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出血
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出血通常是药物引起的撤退性出血,属于正常现象。紧急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左炔诺孕酮或米非司酮,通过干扰排卵、阻止受精卵着床等方式达到避孕效果。出血可能与激素水平骤变有关,多数在3-7天内自行停止,出血量一般少于月经量。若出血持续超过7天、量多或伴随剧烈腹痛,需警惕异常情况。
撤退性出血是紧急避孕药常见的药物反应,多见于服药后1-3天。这种出血与子宫内膜对激素变化的敏感性有关,通常表现为点滴出血或少量经血样分泌物,无须特殊处理。部分女性可能因个体差异出现轻微下腹坠胀感,但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观察期间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即可。
少数情况下,异常出血可能与宫外孕、黄体破裂或药物过敏相关。若出血呈鲜红色且伴随血块、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或出现头晕、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妊娠相关并发症。既往有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膜病变或激素依赖性肿瘤病史者,服药后出血风险可能增加,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紧急避孕药并加强监测。
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出血期间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每2-3小时更换一次,降低感染风险。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潜在贫血。紧急避孕药对内分泌系统影响较大,一年内使用不宜超过3次,日常避孕建议采用避孕套、短效避孕药等更安全的方式。若后续月经延迟超过1周或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进行妊娠检测和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