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与急性盆腔炎的区别
慢性盆腔炎与急性盆腔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程长短、症状严重程度和病理变化等方面。慢性盆腔炎病程较长,症状较轻但易反复;急性盆腔炎起病急骤,症状明显且可能伴随全身反应。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后上存在差异。
慢性盆腔炎通常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也可能因病原体持续感染导致。患者常表现为下腹隐痛、腰骶部酸痛,劳累或性生活后加重,可能伴有白带增多、月经异常。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活动受限、附件区增厚或压痛。慢性炎症可能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增加不孕风险。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物理治疗促进炎症吸收、中药调理改善症状。慢性盆腔炎易复发,需长期随访管理。
急性盆腔炎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厌氧菌等。患者突发下腹剧痛、高热寒战,阴道分泌物呈脓性,可能伴有尿频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明显,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显著升高。严重者可形成盆腔脓肿,引发感染性休克。急性期需住院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必要时手术引流脓肿。及时规范治疗可避免转为慢性。
盆腔炎患者均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急性期需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慢性期可配合盆底肌肉锻炼改善血液循环。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迹象,出现异常分泌物或腹痛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