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与奶藓的区别
湿疹与奶藓是两种常见的皮肤问题,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奶藓则特指婴儿期出现的脂溢性皮炎。两者的病因、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均有差异。
1、病因差异
湿疹多与遗传性过敏体质相关,可能由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或免疫异常诱发。奶藓主要与新生儿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过度增殖有关,属于暂时性生理现象。
2、发病年龄
湿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婴幼儿期表现为特应性皮炎,成人期多为慢性湿疹。奶藓仅见于2周至6个月的婴儿,通常在半岁后自然消退。
3、皮损特征
湿疹表现为对称性红斑、丘疹伴渗出倾向,急性期有浆液性渗出,慢性期呈苔藓样变。奶藓常见于头皮、眉区及鼻唇沟,表现为油腻性黄色鳞屑或痂皮,基底潮红但不伴明显瘙痒。
4、伴随症状
湿疹患者常伴剧烈瘙痒,夜间加重,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奶藓通常无自觉症状,少数婴儿可能因局部刺激出现轻微不适。
5、治疗原则
湿疹需长期管理,急性期使用地奈德乳膏等弱效激素,慢性期配合尿素软膏保湿。奶藓以温和清洁为主,可外用植物油软化痂皮,严重时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日常护理中,湿疹患者应避免过热环境与刺激性洗护用品,选择无香料保湿剂如凡士林。奶藓患儿家长需注意不要强行剥离痂皮,哺乳期母亲适当减少高脂饮食。若皮损持续扩散或继发感染,建议及时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