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性皮肤结核病的症状有哪些
瘰疬性皮肤结核病主要表现为皮下结节、溃疡、瘘管形成及瘢痕愈合。瘰疬性皮肤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皮肤病变,常见于颈部、腋窝或腹股沟等淋巴结密集区域,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浸润、进展期化脓与终末期纤维化三个阶段。
1、皮下结节
早期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硬结,直径1-3厘米,质地坚韧,与周围组织粘连。结节多呈串珠状排列,表面皮肤初期颜色正常,逐渐变为暗红色。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淋巴或血行播散至皮肤,引发肉芽肿性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需通过结核菌素试验或病理活检确诊。治疗需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2、溃疡形成
结节中心坏死液化后破溃,形成边缘潜行的不规则溃疡,基底可见苍白肉芽组织,表面覆盖黄绿色脓液。溃疡周围皮肤呈青紫色,触之易出血,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恶臭。此时患者常出现局部疼痛和淋巴结肿大,需配合乙胺丁醇片等药物控制感染。溃疡渗出液涂片可检出抗酸杆菌,需与放线菌病、梅毒等疾病鉴别。
3、瘘管窦道
病变向深部发展时形成相互连通的窦道,分泌稀薄脓液或干酪样物质。瘘管开口处皮肤呈火山口样凹陷,按压周围可诱发脓液排出。此阶段易反复发作,可能引发邻近淋巴结结核或骨结核。治疗需延长抗结核疗程,必要时手术清除坏死组织,配合链霉素注射液控制继发感染。
4、瘢痕愈合
慢性期病变纤维化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索状瘢痕,质地坚硬,常导致局部皮肤挛缩和功能障碍。瘢痕区域色素沉着与脱失并存,可能残留部分活动性病灶。愈后易在原位复发,需持续监测至少6个月。康复期可辅以维生素B6片减轻药物神经毒性,避免搔抓刺激瘢痕。
5、全身症状
约三成患者伴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消耗性表现,儿童可能出现发育迟缓。若合并肺结核可出现咳嗽、咯血,肠结核则引发腹痛腹泻。需筛查肺CT、T-SPOT等明确其他器官受累情况。重症患者需加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强化治疗,同时加强高蛋白饮食营养支持。
瘰疬性皮肤结核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6-18个月抗结核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日常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接触性传染概率较低但需分餐消毒。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出现药物性皮疹或视力模糊需及时复诊。高发地区人群应接种卡介苗,有结核病史者需定期筛查皮肤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