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和面瘫的区别
面神经麻痹和面瘫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述,均指面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肌肉运动异常。面神经麻痹是医学术语,面瘫为通俗说法,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无本质区别。
面神经麻痹通常由病毒感染、外伤、肿瘤压迫或脑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单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等症状。贝尔麻痹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常见类型,可能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关。部分患者伴随耳后疼痛或味觉异常,严重时可出现角膜暴露、进食困难等并发症。急性期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为主,配合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恢复期可采用针灸、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
面瘫作为非专业表述,其涵盖范围可能更广,民间常将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混用。中枢性面瘫多由脑卒中、脑肿瘤等导致,表现为下半面部肌肉瘫痪而额肌保留,需通过头颅CT或MRI明确病因。周围性面瘫则包括贝尔麻痹、中耳炎并发症等,整个半侧面部肌肉受累。无论何种类型,发病后72小时内是黄金窗口期,建议尽早就医评估。日常需注意眼部防护,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预防角膜炎,避免冷风直吹面部。
患者发病后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用吸管辅助进食流质。康复阶段可对着镜子做抬眉、鼓腮等面部肌肉训练,每日3-4次,每次10分钟。若3个月未恢复需考虑手术干预,如面神经减压术。定期复查肌电图评估神经恢复情况,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