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灰指甲的原因是什么
灰指甲通常由真菌感染、外伤、免疫低下、长期潮湿环境及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真菌病,主要表现为指甲增厚、变色、分层或脱落,可通过抗真菌药物、局部护理等方式治疗。
1、真菌感染
皮肤癣菌、酵母菌等真菌侵入甲板是灰指甲最常见原因。真菌通过破损的甲床或甲周皮肤感染,导致指甲变黄、变脆。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特比萘芬片、伊曲康唑胶囊等口服抗真菌药,配合环吡酮胺搽剂等外用药物。日常需保持足部干燥,避免共用修甲工具。
2、外伤刺激
指甲受挤压、碰撞或过度修剪可能导致甲板损伤,增加真菌感染风险。表现为指甲局部凹陷或剥离。建议避免穿窄头鞋,修剪指甲时保留1-2毫米白边。若已感染可联合使用联苯苄唑乳膏和硝酸咪康唑散。
3、免疫低下
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力下降易继发灰指甲。此类患者指甲常呈现大面积浑浊或萎缩。除规范治疗原发病外,可短期应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同时加强血糖监测和营养支持。
4、潮湿环境
长期穿不透气鞋袜、手足多汗会营造真菌繁殖环境。初期可见甲缘发白软化,逐渐蔓延至全甲。建议每日更换吸汗棉袜,工作后及时擦干手脚,必要时使用硝酸舍他康唑乳膏预防感染。
5、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基因缺陷导致甲板结构异常,更易滞留真菌。这类患者往往幼年即出现多个指甲病变。治疗需延长用药周期,可交替使用阿莫罗芬搽剂和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配合激光辅助治疗。
预防灰指甲需注意保持手足清洁干燥,避免赤足行走于公共浴室等潮湿场所。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定期消毒个人用品。若出现指甲变色、增厚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真菌镜检,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延误治疗。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应每季度检查指甲状态,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抗真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