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功能障碍有哪些
脊髓损伤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反射功能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等。脊髓损伤可能由外伤、血管病变、炎症、肿瘤等因素引起,损伤程度不同,功能障碍的表现也有所差异。
1、运动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肌肉可能出现瘫痪或完全丧失运动能力。损伤平面越高,影响范围越大。高位颈髓损伤可能导致四肢瘫痪,胸腰段损伤则可能引起下肢瘫痪。运动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行走、站立、抓握等日常活动能力,严重时可能导致长期卧床。
2、感觉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可能出现感觉减退、感觉异常或感觉完全丧失。患者可能无法感知疼痛、温度、触觉等外界刺激,容易发生烫伤、压疮等继发性损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神经性疼痛,表现为烧灼感、刺痛等异常感觉。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血压调节异常、体温调节障碍、排汗异常等问题。患者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体温过高或过低等症状。还可能影响膀胱和直肠功能,导致尿潴留、尿失禁或便秘等问题。
4、反射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的反射活动可能出现异常。急性期可能出现脊髓休克,表现为反射消失;恢复期可能出现反射亢进,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甚至出现痉挛状态。这些反射异常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5、性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可能影响性功能,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射精障碍,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性感觉减退、性高潮障碍。性功能障碍的程度与损伤平面和损伤程度有关,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产生重要影响。
脊髓损伤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干预等。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功能恢复情况,预防并发症。家属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生活变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压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专业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