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牙龈上长了个肉疙瘩怎么回事
小孩子牙龈上长了个肉疙瘩可能与乳牙萌出、牙龈炎、根尖周炎、牙龈脓肿、牙龈瘤等因素有关。牙龈上长肉疙瘩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触痛或出血,可通过口腔清洁、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乳牙萌出
乳牙萌出时牙龈组织可能因受压形成局部隆起,表现为粉红色肉疙瘩,质地较软且无渗出物。家长可用清洁手指轻轻按摩牙龈缓解不适,或提供磨牙棒帮助牙齿突破牙龈。该情况无须特殊治疗,牙齿萌出后肉疙瘩会自然消退。
2、牙龈炎
口腔卫生不良导致菌斑堆积可能引发牙龈炎,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形成红色肉疙瘩,常伴随刷牙出血。家长需帮助孩子使用儿童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配合生理盐水漱口。若感染较重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控制炎症。
3、根尖周炎
龋齿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根尖周炎,脓液穿透骨膜在牙龈形成黄白色肉疙瘩,触碰时有波动感并伴随牙齿叩痛。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急性期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甲硝唑片或布洛芬混悬滴剂缓解症状。
4、牙龈脓肿
食物嵌塞或外伤导致牙龈局部感染可形成脓肿,表现为半球形紫红色肉疙瘩,表面可能有脓头。需由医生切开引流排出脓液,术后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愈合,配合头孢丙烯颗粒或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抗感染治疗。
5、牙龈瘤
慢性刺激或激素变化可能诱发牙龈瘤,表现为带蒂的深红色肉疙瘩,易反复出血。确诊需通过病理活检,较小病灶可通过激光切除,较大者需手术完整切除。术后需定期复查,避免孩子咬硬物刺激手术区域。
家长应每日监督孩子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餐后用牙线清理牙缝,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发现牙龈肉疙瘩持续增大、溃烂或伴随发热时,须及时到儿童口腔科就诊。避免自行挑破或挤压肿块,防止感染扩散。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龋齿等潜在问题,降低牙龈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