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子宫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免疫力低下、激素水平异常、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是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因,需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急性期需足疗程用药控制感染,慢性炎症可配合阴道栓剂如保妇康栓辅助治疗期间需复查炎症指标,避免耐药性产生。
2、物理治疗
超短波、微波等热疗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红外线照射可缓解下腹坠痛,配合离子导入技术能提高药物局部浓度。物理治疗需避开经期,每次15-20分钟,10-15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应观察阴道分泌物变化,出现异常出血需暂停。
3、中药调理
湿热瘀结型可选用妇科千金片活血化瘀,脾虚湿盛者适合金刚藤胶囊健脾祛湿,慢性疼痛可用少腹逐瘀颗粒温经散寒。中药灌肠通过直肠黏膜吸收直达病灶,常用复方红藤汤保留灌肠。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月经量多者需调整活血类药物剂量。
4、手术治疗
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适用于合并宫腔粘连者,能直视下清除炎性坏死组织。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脓肿形成病例,需行脓肿引流术。绝经后顽固性子宫内膜炎可考虑子宫切除术,术后需预防盆腔脏器脱垂等并发症。
5、生活护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时采取半卧位利于炎性分泌物引流。每日温水清洗会阴,勤换内裤并用沸水烫洗。饮食宜高蛋白低脂肪,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盆腔的运动。
子宫内膜炎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观察体温及分泌物性状变化,出现发热或脓性白带应及时复诊。慢性患者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月经期使用合格卫生用品并及时更换。长期反复发作者建议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