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的区别
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的主要区别在于来源、代谢途径及生物利用度。维生素D2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或酵母,维生素D3则通过动物性食物摄入或皮肤日照合成,后者在人体内的转化效率更高。
维生素D2的化学名称为麦角钙化醇,常见于强化食品或补充剂中,如蘑菇经紫外线照射后含量较高。其代谢需经肝脏转化为25-羟维生素D2,再经肾脏活化,但最终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2与受体的结合能力较弱。维生素D3的化学名称为胆钙化醇,存在于鱼类、蛋黄等动物性食物中,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也可合成。其代谢途径与D2类似,但生成的1,25-二羟维生素D3与维生素D受体亲和力更强,因此提升血钙和骨代谢的效果更显著。
从稳定性来看,维生素D3在储存和体内循环过程中降解更慢。研究显示相同剂量下,D3提升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幅度比D2高约50%。对于骨质疏松防治或维生素D缺乏治疗,临床更倾向选用D3制剂。但维生素D2仍可用于素食人群或特定补充需求,需注意两者不可超量混合补充,避免蓄积中毒风险。
日常可通过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D3的三文鱼、强化乳制品,或安全日照帮助合成。若需补充剂,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剂型,定期监测血钙和25-羟维生素D水平。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者,应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