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针了还会得干槽症吗
缝针后一般不会得干槽症,但若术后护理不当或存在感染风险时仍可能发生。干槽症通常与拔牙后血凝块脱落或溶解有关,缝合有助于减少该风险。
拔牙后缝合创口能有效保护血凝块稳定,降低食物残渣和细菌侵入的概率。临床观察显示规范缝合的伤口干槽症发生率较低,尤其当使用可吸收缝线时,患者无须拆线也减少了二次创伤。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吸烟及用患侧咀嚼是关键预防措施,缝线通常在5-7天后由医生评估是否拆除。
极少数情况下,缝针后仍可能出现干槽症,多见于凝血功能异常、口腔卫生差或术后过度漱口的患者。这类人群可能出现剧烈放射性疼痛、创口异味及空虚感,需及时就医进行创面清创和碘仿纱条填塞。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告知医生以调整方案。
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遵医嘱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缝线脱落。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发热,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需立即复诊。日常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用未手术侧咀嚼,有助于创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