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脚后根不能放平的原因是什么
骨折后脚后跟不能放平通常与跟骨骨折导致的足弓结构破坏、软组织肿胀或肌腱挛缩有关。可能原因主要有跟骨骨折移位、足底筋膜挛缩、踝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跟腱短缩等。
1、跟骨骨折移位
跟骨作为足弓的重要支撑结构,骨折后若发生塌陷或关节面移位,会导致足弓弧度异常。骨折块向后下方移位时直接顶住足跟皮肤,使足跟无法接触地面。此时需通过跟骨牵引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恢复解剖结构,常用接骨板螺钉系统包括跟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空心螺钉等。
2、足底筋膜挛缩
骨折后长期制动可能引发足底筋膜纤维化挛缩,表现为足弓异常抬高和跟腱紧张。患者主动背伸踝关节时足跟疼痛加剧,被动牵拉试验阳性。可通过足底筋膜拉伸训练、夜间支具固定或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缓解挛缩。
3、踝关节僵硬
石膏固定超过4周易导致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纤维粘连,表现为背伸活动度丧失。关节僵硬会迫使患者采用足尖步态代偿,间接造成足跟悬空。建议早期介入踝泵运动、超声波治疗或关节松动术,严重者需行关节镜下松解术。
4、创伤性关节炎
跟骨关节内骨折未完全复位时,关节面不平整会加速软骨磨损。炎症刺激引发保护性肌肉痉挛,表现为负重时足跟避让性抬起。可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改善润滑,晚期需行关节融合术。
5、跟腱短缩
骨折后跟腱长期处于松弛位会发生适应性缩短,表现为被动背伸角度小于10度。这种机械性限制使足跟无法自然着地,可通过渐进式跟腱拉伸、矫形鞋垫调整,顽固性短缩需行跟腱延长术。
骨折恢复期应避免过早负重,使用行走靴保护6-8周,每日进行踝关节屈伸训练和足底滚轴按摩。睡眠时保持踝关节中立位,可垫高小腿减轻肿胀。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3滴剂和碳酸钙片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若3个月后仍存在足跟放平困难,需考虑手术松解或康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