蚧蛤蟆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蚧蛤蟆通常指蟾蜍,其干燥全体或分泌物在中医中称为蟾酥,常见用法主要有外用贴敷、研粉入药、配伍煎服、制成中成药及泡酒外用。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处理。
一、外用贴敷
蟾酥可研磨成粉后与醋或黄酒调匀,外敷于患处。常用于痈疽肿毒、淋巴结结核等病症,利用其解毒消肿作用。外敷时需避开破损皮肤,防止刺激性反应,孕妇及过敏体质者禁用。
二、研粉入药
干燥蟾蜍经炮制后研成细粉,可配伍其他中药制成散剂。如六神丸含蟾酥成分,用于咽喉肿痛。内服剂量需精确控制,超量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中毒反应,须由中医师辨证使用。
三、配伍煎服
蟾酥常与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配伍水煎,用于肿瘤辅助治疗。煎煮时间需超过1小时以降低毒性,且需配合扶正药物减轻副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可能影响心率。
四、制成中成药
蟾酥是梅花点舌丹、蟾酥注射液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梅花点舌丹用于疔疮肿毒,需舌下含服;注射液用于抗肿瘤治疗,使用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毒性药物联用。
五、泡酒外用
活体蟾蜍浸泡于白酒中制成药酒,外涂可缓解风湿关节痛。浸泡时间通常需超过3个月,使用前需皮试。皮肤溃烂处禁用,酒精过敏者改用植物油浸泡制剂。
使用蟾酥相关制品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经炮制处理的产品。避免直接接触活体蟾蜍皮肤分泌物,其毒液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内服制剂必须由中医师根据体质开具处方,出现心悸、麻木等中毒症状需立即停用并就医。日常储存需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儿童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