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通常表现为突发高热和热退疹出,可通过退热治疗、皮肤护理、补液支持、抗病毒药物、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幼儿急疹可能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通常表现为发热、皮疹、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易激惹等症状。
幼儿急疹初期常出现39-40℃的高热,持续3-5天。体温超过38.5℃时需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高热不退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发热期间每4小时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惊厥先兆。
热退后24小时内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多从躯干向四肢扩散,不伴瘙痒。皮疹持续1-3天自行消退,无须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洗澡水温不宜过高。皮疹消退后可能伴有轻微脱屑,可涂抹无香料润肤霜。
发热期间幼儿易出现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应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母乳喂养婴儿增加哺乳频次。避免含糖饮料,可适量给予稀释果汁。若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等中重度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出现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医生可能考虑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普通患儿通常无须抗病毒治疗,因本病具有自限性。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但需严格排除病毒感染。
注意观察热性惊厥征兆,如四肢僵硬、眼球上翻等。保持环境安静,发作时侧卧防窒息。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以防交叉感染。恢复期可能出现腹泻,可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疫苗接种应推迟至痊愈后1-2周,家长需监测皮疹变化及精神状态。
幼儿急疹护理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适量添加蔬菜泥和水果。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皮疹消退后传染性消失,但1-2周内免疫力仍较低,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发热超过5天或出现嗜睡、呕吐等异常症状,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