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周围出现肉疙瘩可能与痔疮、肛周脓肿、肛乳头肥大、直肠脱垂等疾病有关,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缓解、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的团块,表现为排便后肿物脱出或持续外凸。轻度可温水坐浴并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地奥司明片等药物,反复脱出需考虑胶圈套扎术。
肛周感染形成脓腔会导致红肿硬结,伴随剧烈疼痛和发热。早期需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成熟脓肿须切开引流,避免自行破溃引发肛瘘。
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肛乳头增生,形成带蒂的灰白色肿物。无症状可不处理,较大者可局部注射消痔灵或行电灼切除术,日常需保持排便通畅。
直肠黏膜或全层脱出肛门外呈环状,常见于老年或产后女性。轻度可用太宁栓保护黏膜,重度需行Altemeier手术等盆底重建,同时纠正慢性咳嗽等诱因。
避免久坐久蹲,每日温水清洗肛周,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若肿物持续增大、出血或剧痛,须及时至肛肠科就诊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