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湿疹可通过抗病毒治疗、皮肤护理、免疫调节、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疱疹性湿疹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功能低下、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使用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发病与疱疹病毒激活有关,表现为群集性水疱伴疼痛,需结合血常规检查确诊。
保持皮损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使用生理盐水湿敷缓解渗出,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皮肤屏障破坏是诱因,常见红斑基础上出现糜烂。
严重者可短期口服泼尼松控制炎症反应。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复发,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需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
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继发感染源,表现为脓性分泌物和结痂。
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皮损结痂后可使用医用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