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1次阅读
生长激素确实可能升高血糖,其机制主要通过拮抗胰岛素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减少外周葡萄糖利用等途径实现。
1、拮抗胰岛素生长激素会降低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清除率下降。临床需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调整降糖方案。
2、肝糖原分解生长激素直接刺激肝脏糖异生作用,增加葡萄糖输出。长期使用可能引发空腹血糖升高,建议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3、脂肪代谢影响通过促进脂肪分解产生游离脂肪酸,间接加重胰岛素抵抗。合并肥胖患者需同步控制体重,可考虑二甲双胍等胰岛素增敏剂。
4、特殊人群风险糖尿病患者使用生长激素需严格评估,可能需联用胰岛素或SGLT-2抑制剂。儿童治疗期间建议家长每日监测指尖血糖。
使用生长激素期间应保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避免精制糖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帮助血糖调控。
糖尿病足治愈后存在复发可能,复发风险与血糖控制不佳、足部护理不当、血管病变进展、感染未彻底清除等因素密切相关。
1. 血糖波动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和血管,导致足部感觉减退和血液循环障碍。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
2. 护理疏忽未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未及时处理微小伤口可能引发感染。建议每日检查足部,使用温和清洁剂,穿着透气鞋袜。
3. 血管恶化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会导致足部缺血坏死。可进行血管超声评估,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或西洛他唑改善循环。
4. 感染残留深部组织感染未完全清除可能复发。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莫西沙星,严重时需手术清创。
患者应建立血糖监测记录,每3个月进行足部专科检查,避免赤足行走,发现红肿破溃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