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
山东省立医院
主任医师
痛风是一种由于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积,从而引发的疾病。典型症状包括急性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关节炎,以及反复发作的急性疼痛。痛风的发作常常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肾功能以及某些药物的使用有关。了解痛风的成因和症状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种疾病。
1、病因与发病机制:痛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超过一半的痛风患者有家族史。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高嘌呤饮食、过量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都可能诱发痛风。肾脏功能的下降也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从而引起尿酸水平升高。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也可能成为诱因。
2、症状表现:痛风的症状可以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慢性期。在急性期,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关节红肿热痛,尤其是大拇趾的第一跖趾关节,疼痛通常在夜间加剧,并伴有发冷和发热。在缓解期,症状可能会消失,但仍需治疗以防止病情恶化。若不及时治疗,痛风可能发展为慢性阶段,导致关节畸形和活动受限。
3、检查与诊断: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痛风,建议尽早就医。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尿酸水平,从而诊断是否患有痛风。确诊后,常用药物包括非布司他片和苯溴马隆片,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尿酸水平。
为了预防痛风的发作,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低嘌呤饮食是关键,避免食用海鲜、动物内脏和豆制品。戒烟戒酒,保持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也是非常重要的。
痛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了解痛风的成因和症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健康管理至关重要。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痛风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