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早产儿双侧侧脑室扩张怎么办

|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早产儿双侧侧脑室扩张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早产儿双侧侧脑室扩张可通过定期随访、营养支持、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症状通常与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颅内出血、脑积水、感染、遗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

1、定期随访

通过头颅超声或核磁共振动态监测侧脑室宽度变化。若扩张稳定无进展,可能为生理性改变,需每1-3个月复查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家长需记录患儿抬头、追视等里程碑事件,发现异常及时反馈医生。

2、营养支持

强化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0-150千卡热量摄入。补充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促进脑发育,维生素D剂量可增至800IU/日。喂养时采用半卧位防呛咳,少量多次减少胃肠负担。

3、物理治疗

由康复师指导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抚触按摩等干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采用Bobath球训练改善肌张力,闪光卡刺激视觉追踪。家长需学习正确抱姿避免颈部过伸,睡眠时用鸟巢式体位维持中线位。

4、药物治疗

乙酰唑胺片可减少脑脊液分泌,适用于轻度脑积水。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溶液促进神经修复,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改善脑代谢。使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时需监测体温,出现皮疹立即停用。

5、手术治疗

脑室腹腔分流术适用于进行性加重的脑积水,术后每月按压泵防止导管堵塞。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创伤较小,但需排除中脑导水管狭窄。家长需观察患儿前囟张力、头围增速等术后指标。

早产儿护理需维持室温24-26℃,湿度55%-65%减少能量消耗。每日进行袋鼠式护理至少1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低氧损伤。避免过度声光刺激,喂养后右侧卧位防胃食管反流。定期进行Griffiths发育量表和GMs全身运动评估,发现运动落后立即启动早期干预。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幼儿急疹的症状

婴幼儿急疹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高热、皮疹和轻度不适,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该疾病通常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引起,具有自限性,病程约3-5天。 1、高热:婴幼儿急疹初期常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持续3-5天。发热期间患儿可能出现烦躁、食欲下降等症状,但精神状态一般良好。退热后皮疹开始出现,这是婴幼儿急疹的典型特征。 2、皮疹:皮疹通常在退热后2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玫瑰红色斑丘疹,直径约2-5毫米,按压后可褪色。皮疹首先出现在躯干,随后扩散至颈部和四肢,面部和手足较少见。皮疹一般无痒感,持续1-2天后自行消退,不留痕迹。 3、轻度不适:除发热和皮疹外,患儿可能出现轻度咽炎、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儿伴有轻度腹泻或食欲不振,但通常不严重。这些症状一般在皮疹出现后逐渐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4、淋巴结肿大:部分患儿在发热期间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触诊时可发现,但无压痛。淋巴结肿大通常在皮疹消退后逐渐恢复正常,无需特殊治疗。 5、其他症状: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轻度结膜炎或眼睑水肿,但一般不影响视力。极少数情况下,患儿可能出现热性惊厥,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通常持续数分钟,惊厥后患儿可恢复正常。 婴幼儿急疹期间,家长应保持患儿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穿衣导致体温过高。皮疹无需特殊处理,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或护肤品。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护理中,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进行物理降温。饮食方面,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等。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