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五官科

婴儿牙龈上的白点是什么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婴儿牙龈上的白点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姚伟
姚伟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婴儿牙龈上的白点可能是马牙或鹅口疮,也可能是萌出的乳牙或口腔黏膜损伤的表现。马牙是上皮细胞堆积形成的白色颗粒,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乳牙萌出时牙龈局部可能发白,口腔黏膜损伤后愈合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白点。建议家长观察婴儿是否伴有拒食、哭闹等症状,必要时就医检查。

1、马牙

马牙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表现为牙龈上米粒大小的白色或黄白色凸起,由上皮细胞堆积形成。马牙不会引起疼痛或不适,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内自行脱落。家长无须特殊处理,禁止用针挑破或用力擦拭,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导致感染。若白点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红肿,需排除其他口腔疾病。

2、鹅口疮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牙龈、颊黏膜等部位覆盖白色凝乳状斑块,强行擦拭后可见充血创面。婴儿可能出现拒奶、哭闹不安等症状。家长可用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清洁口腔,或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克霉唑口腔药膜等抗真菌药物。哺乳前后需清洁乳头及奶具,避免交叉感染。

3、乳牙萌出

乳牙萌出前牙龈局部可能隆起发白,触摸有硬物感,常伴随流涎、啃咬行为。家长可为婴儿提供清洁的牙胶缓解不适,或用纱布蘸水按摩牙龈。若白点周围明显红肿或伴随发热,需排除萌出性囊肿等异常情况。第一颗乳牙通常在6-8个月萌出,但个体差异较大。

4、口腔黏膜损伤

奶瓶摩擦、烫伤或磕碰可能导致牙龈黏膜损伤,愈合过程中形成白色伪膜。此类白点边缘清晰,周围黏膜充血,通常1-2周自愈。家长应避免给婴儿过烫食物,选择柔软奶嘴,损伤处可涂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若伪膜增厚或渗液需警惕继发感染。

5、其他原因

罕见情况下,牙龈白点可能是先天性牙齿、牙源性囊肿或全身性疾病的口腔表现。若白点快速增大、质地坚硬或伴随其他部位皮疹,需排查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先天性梅毒等疾病。建议家长记录白点变化情况,完善口腔科检查或血清学检测。

日常需保持婴儿口腔清洁,哺乳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定期用纱布清洁牙龈。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奶瓶奶嘴每日煮沸处理。观察婴儿进食状态及体温变化,若白点持续扩大、伴随出血或发热,应及时就诊儿科或口腔科。多数牙龈白点为良性过程,但需排除感染性及系统性疾病的可能。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鼻炎导致牙齿变形

儿童鼻炎可能导致牙齿变形,主要与长期口呼吸、腺样体肥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牙齿排列异常等因素有关。鼻炎引起的鼻腔阻塞会迫使儿童用口呼吸,长期口呼吸可能影响颌面发育,导致牙齿排列不齐或咬合异常。

1、长期口呼吸

鼻炎导致鼻腔通气不畅时,儿童会不自觉地用口呼吸。长期口呼吸可能改变颌骨发育方向,造成上颌前突、牙弓狭窄等问题,进而导致牙齿排列不齐。家长需观察儿童睡眠时是否张口呼吸,及时就医干预。

2、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会加重鼻腔阻塞,迫使儿童持续口呼吸。腺样体肥大可能伴随睡眠打鼾、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长期可能引发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唇短厚、牙齿前突。家长需带儿童到耳鼻喉科评估腺样体大小。

3、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可能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影响正常鼻呼吸。鼻窦炎常伴有脓涕、头痛等症状,长期可能干扰颌面部正常发育。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或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4、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鼻痒会促使儿童揉鼻、口呼吸。长期可能影响牙齿咬合关系,出现开合、反合等畸形。治疗可选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鼻腔通畅。

5、牙齿排列异常

鼻炎导致的口呼吸习惯可能引发牙齿拥挤、前突等错颌畸形。早期可通过肌功能矫治器纠正不良口腔习惯,严重者需正畸治疗。家长应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齿发育异常。

家长应注意保持儿童居室空气清新,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督促儿童用鼻呼吸,必要时使用鼻贴辅助。饮食上多补充维生素C和锌,增强免疫力。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齿排列问题及时干预。若鼻炎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避免长期影响颌面发育。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