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2次阅读
碰伤后皮肤下出现硬块可能由皮下血肿、组织纤维化、脂肪坏死、骨化性肌炎等原因引起,通常可通过热敷、药物干预、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1、皮下血肿外力撞击导致毛细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皮下形成血肿。表现为局部肿胀伴压痛,初期可冷敷止血,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吸收,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三七片、迈之灵片等活血化瘀药物。
2、组织纤维化创伤修复过程中胶原过度沉积形成纤维结缔组织。硬块质地较韧且边界不清,早期可通过按摩配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积雪苷霜软膏、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等药物软化瘢痕。
3、脂肪坏死皮下脂肪层受外力挤压导致脂肪细胞破裂坏死。硬块可能伴随皮肤凹陷或色素沉着,建议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或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顽固性病变需手术切除。
4、骨化性肌炎肌肉组织损伤后出现异常钙盐沉积。常见于反复撞击部位,X线可见钙化影,急性期需限制活动并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药物,成熟期需手术清除。
日常避免反复刺激硬块部位,两周未消退或伴有红肿热痛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警惕感染风险。
皮肤痒起小疹子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组胺药物、局部外用激素、就医排查过敏原等方式治疗。通常由皮肤干燥、接触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皮肤干燥可能导致瘙痒和小疹子,建议使用无香料保湿霜,避免热水洗澡,减少肥皂使用频率。
2、抗组胺药物荨麻疹或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抗组胺药,通常伴随红色风团样皮疹。
3、局部外用激素湿疹或接触性皮炎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弱效激素,症状表现为红斑、脱屑伴剧烈瘙痒。
4、就医排查过敏原反复发作需检测过敏原,可能与金属、花粉、尘螨有关,严重时可出现皮肤渗出或苔藓样变。
避免搔抓患处,穿着纯棉衣物,发作期间忌食海鲜、辛辣食物,若皮疹扩散或出现发热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