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是胃窦黏膜的慢性炎症,属于胃炎中较轻的类型,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药物刺激、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和黏膜损伤。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
2、胆汁反流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窦,破坏胃黏膜屏障。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多潘立酮等药物中和胆汁并促进胃排空。
3、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建议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
4、自身免疫少数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异常攻击胃黏膜细胞。需结合血清学检查确诊,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为主。
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进食,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
怀孕期间胃部不适常见于孕吐、胃食管反流、消化不良、妊娠期胃炎等情况,可能与激素变化、子宫压迫、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
1. 激素变化孕早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可通过少量多餐、口服维生素B6缓解,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甲氧氯普胺片或昂丹司琼片。
2. 子宫压迫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挤压胃部导致反酸,建议餐后保持直立位,睡眠时抬高床头,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尼替丁胶囊或泮托拉唑钠肠溶片。
3. 饮食不当高脂辛辣饮食加重胃肠负担,应选择苏打饼干、小米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空腹摄入酸性水果,胃胀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4. 病理性因素妊娠期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应激因素有关,表现为持续上腹痛伴烧灼感,需完善碳13呼气试验,慎用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
建议记录饮食触发因素,每日分6-8次进食,餐后30分钟进行散步等温和活动,若出现呕血或体重下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