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病毒性心肌炎是什么病毒引起的

| 1人回答 | 51次阅读

问题描述:
病毒性心肌炎是什么病毒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细小病毒B19等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侵犯心肌组织导致的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心悸、乏力等,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1、柯萨奇病毒

柯萨奇病毒B组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原体,约占病例的半数以上。该病毒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感染后可出现发热、咽痛等前驱症状,随后病毒经血液侵犯心肌细胞,导致心肌水肿、坏死。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心电图ST-T改变,心肌酶谱升高。治疗需卧床休息,遵医嘱使用辅酶Q10片、维生素C注射液等营养心肌药物,重症者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2、腺病毒

腺病毒多见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病毒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诱发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婴幼儿可出现拒奶、烦躁。部分患儿会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需限制活动,使用三磷酸腺苷二钠片、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改善心肌代谢,合并心力衰竭时需利尿剂干预。

3、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在冬春季高发期可能引发心肌炎,病毒毒素和过度炎症反应共同导致心肌损伤。患者常在流感症状缓解后出现心慌、气短,严重者可见血压下降。需监测肌钙蛋白水平,早期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抗病毒,配合曲美他嗪片改善心肌供血,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加重心脏负荷。

4、EB病毒

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并发心肌炎,多见于青少年。典型表现为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后出现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积液。治疗需使用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抗病毒,联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合并脾肿大者须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破裂。

5、细小病毒B19

细小病毒B19易侵犯骨髓和心肌,孕妇感染可能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心肌炎。成人感染后可能出现关节痛伴心肌损伤,心电图显示传导阻滞。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可选用黄芪颗粒调节免疫,心律失常者需心电监护,孕妇患者需产科联合管理。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应绝对卧床2-4周,恢复期3-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鱼肉、西蓝花等,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心率、血压,若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需立即就诊。康复后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病原体感染。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高压130低压70正常吗

高压130低压70属于正常血压范围。血压分为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应在90-140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应在60-90毫米汞柱之间。高压130低压70处于这一范围内,表明血压水平较为理想。但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情绪、饮食等,偶尔的血压波动并不代表异常。若长期监测血压并发现持续偏高或偏低,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正常范围:高压130低压70处于正常血压范围内,表明心脏和血管功能良好。正常血压有助于维持身体各器官的血液供应,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影响因素:血压可能因情绪波动、饮食过咸、缺乏运动等因素短暂升高。长期的精神压力、肥胖、吸烟等也可能导致血压异常。 3、监测方法: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前。使用电子血压计时,需保持坐姿放松,手臂与心脏同高,测量结果更准确。 4、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正常血压。饮食上减少盐分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5、就医建议:若血压长期偏高或偏低,或伴随头晕、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测等,以排除潜在疾病。 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维持正常血压水平。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同时避免高盐、高脂肪饮食,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关注身体变化,是预防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