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5次阅读
脸上长米粒样颗粒可能由粟丘疹、痤疮、汗管瘤、扁平疣等引起,需根据具体形态和伴随症状判断。
1、粟丘疹表皮角质堆积形成白色小囊肿,好发于眼周,无痛痒感。无须特殊处理,顽固者可到皮肤科用无菌针挑除。
2、痤疮毛囊角化异常合并皮脂分泌过剩导致,表现为顶端带白头的粉刺。可外用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
3、汗管瘤真皮层汗腺导管增生形成的肤色丘疹,常见于眼睑。属于良性肿瘤,二氧化碳激光或电灼治疗可改善外观。
4、扁平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发的扁平丘疹,表面粗糙有传染性。需冷冻治疗或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水杨酸软膏、干扰素凝胶。
避免自行挤压皮损,注意面部清洁保湿,出现红肿疼痛或快速增多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脸上和背上的螨虫可通过清洁护理、药物治疗、环境控制、生活习惯调整等方式去除。螨虫感染通常由皮脂分泌旺盛、清洁不足、免疫力下降、接触传染等原因引起。
1、清洁护理每日使用温和的氨基酸洁面产品清洁面部和背部,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可选择含硫磺成分的洗剂辅助抑螨,清洁后及时保湿。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凝胶、伊维菌素乳膏、过氧苯甲酰洗剂等外用药物,严重感染者可能需口服多西环素或伊维菌素片剂。
3、环境控制每周用60摄氏度以上热水烫洗床单枕套,阳光下暴晒寝具,使用防螨布料包裹床垫枕头,保持室内通风干燥。
4、生活习惯调整避免熬夜和辛辣饮食,减少糖分及乳制品摄入,勤换洗衣物毛巾,不与感染者共用个人物品,运动后及时清洁汗液。
日常注意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避免用手频繁触摸面部,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进行专业除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