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听力

博禾精选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怎么看结果

新生儿听力筛查仪结果通常显示为通过或未通过,具体解读需结合筛查方法、测试环境和复筛流程。

1、通过结果

筛查结果显示通过时,表明当前测试范围内未发现明显听力异常,但仍需定期监测发育期听力变化。

2、未通过结果

首次筛查未通过可能与测试时环境噪音、耳道胎脂堵塞有关,建议在出生42天内完成复筛。

3、复筛异常

若复筛仍未通过,需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性脑干反应、耳声发射等专业评估。

4、确诊干预

确诊听力障碍后应根据程度选择助听器验配或人工耳蜗植入,并尽早开始语言康复训练。

家长需保存好筛查报告单,日常注意观察新生儿对声音的反应,避免自行清洁耳道影响复查结果。

中医有助于听力恢复的食物

张立红
张立红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有助于听力恢复的食物主要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富含锌的食物、富含镁的食物、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听力下降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神经损伤、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适当补充特定营养素有助于改善耳部健康。

1、维生素A

维生素A对维持内耳毛细胞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缺乏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等食物富含维生素A,适量摄入有助于保护耳蜗毛细胞。维生素A参与感光色素合成,对听觉传导通路也有一定影响。长期缺乏维生素A可能增加噪声性耳聋风险。建议每周食用2-3次动物肝脏,搭配深色蔬菜补充植物性维生素A前体。

2、维生素B族

维生素B1、B6、B12等B族维生素对神经传导功能至关重要。全谷物、瘦肉、鸡蛋等食物可提供丰富B族维生素,有助于改善神经性耳聋症状。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导致髓鞘形成障碍,影响听神经信号传导。维生素B6参与神经递质合成,对突发性耳聋恢复有帮助。建议选择未精制谷物作为主食,搭配适量动物性食品保证B族维生素摄入。

3、锌元素

锌是内耳含量最高的微量元素,参与多种酶系统活动。牡蛎、牛肉、坚果等食物含锌丰富,适量补充可改善老年性耳聋症状。锌缺乏可能导致耳蜗毛细胞损伤和听觉神经功能障碍。锌还具有抗炎作用,可能减轻噪声性听力损伤。建议每周食用1-2次海产品,日常可适量食用南瓜子等坚果补充锌元素。

4、镁元素

镁离子可扩张内耳血管,改善微循环。深绿色蔬菜、香蕉、黑巧克力等含镁丰富,有助于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镁能增强耳蜗对抗噪声损伤的能力,减轻自由基对毛细胞的损害。镁缺乏可能加重突发性耳聋症状。建议每天摄入300-400克深色蔬菜,适量食用坚果和全谷物补充镁元素。

5、抗氧化物质

蓝莓、石榴、绿茶等富含多酚类物质,可减轻氧化应激对听力的损害。抗氧化物质能清除内耳自由基,保护毛细胞免受损伤。花青素、儿茶素等成分具有抗炎和改善微循环作用。长期补充抗氧化食物可能延缓老年性耳聋进展。建议每天摄入200-300克新鲜水果,饮用2-3杯绿茶补充抗氧化物质。

除饮食调理外,建议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强度噪声,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出现持续听力下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耳部血液循环。对于确诊的器质性听力损伤,食物补充仅能作为辅助手段,需配合专业医疗干预。

耳鼻喉科发烧过后听力变差怎么办

张立红
张立红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发烧过后听力变差可通过休息观察、清理耳道、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听力下降可能与中耳炎、耵聍栓塞、神经性耳聋、鼓膜穿孔、突发性耳聋等因素有关。

1、休息观察

部分患者因发热导致耳部血管扩张或暂时性内耳循环障碍,可能出现轻度听力减退。建议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噪音刺激,多数在1-3天内自行恢复。若伴随耳鸣或耳闷胀感,可用双手掌心按压耳廓后快速松开,重复进行以调节耳内压力。

2、清理耳道

发热时耳道耵聍可能软化堆积形成栓塞,需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由医生冲洗清除。切勿自行掏挖以免损伤耳道,家长需注意儿童耳道较窄更易发生堵塞,清理后听力可立即改善。

3、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控制感染。突发性耳聋需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微循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4、物理治疗

鼓膜内陷者可尝试捏鼻鼓气法,即闭口捏鼻后轻轻向耳部吹气,每日2-3次促进鼓室压力平衡。微波理疗或超短波治疗有助于缓解中耳炎性水肿,但鼓膜穿孔者禁用。

5、手术治疗

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需行鼓膜穿刺术引流积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需鼓室成形术。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家长应监督儿童防止污水入耳。

发热后听力减退期间应避免游泳、乘飞机等气压变化活动,饮食注意补充锌元素及维生素B族,如牡蛎、瘦肉、全谷物等。若3天后未缓解或出现耳痛、眩晕等症状,需及时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明确病因。儿童表述不清时,家长需观察其对呼唤反应是否迟钝,玩耍时是否频繁拉扯耳廓。

儿科儿童神经性听力障碍

王志新
王志新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儿童神经性听力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耳毒性药物、噪声暴露、感染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言语发育迟缓、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通过听力筛查、影像学检查、基因检测等方式确诊,治疗方式主要有助听器佩戴、人工耳蜗植入、听觉言语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神经性听力障碍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如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耳聋。这类患儿可能伴有其他系统异常,如视力障碍或心脏问题。确诊需进行基因检测,治疗上以早期干预为主,如6月龄前佩戴助听器,严重者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家长需定期带孩子复查听力,并配合言语康复训练。

2、耳毒性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利尿剂如呋塞米片等药物可能损伤耳蜗毛细胞。患儿用药后可能出现耳鸣、眩晕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进行性听力下降。治疗需立即停用耳毒性药物,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神经营养药物,重度听力损失需配置助听装置。

3、噪声暴露

长期接触超过85分贝的噪声环境可能导致噪声性听力损伤,常见于经常使用耳机的学龄儿童。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逐渐发展为全频段损伤。预防措施包括限制耳机使用时间、佩戴降噪耳罩,已发生损伤者可选用数字编程助听器,配合使用胞磷胆碱钠胶囊促进神经修复。

4、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脑膜炎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在发热性疾病后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可能伴随耳鸣或平衡障碍。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龙片、巴曲酶注射液等药物,后遗症期需进行听觉评估,必要时采用助听设备补偿听力。

5、先天发育异常

内耳结构发育不全如Mondini畸形、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等先天疾病可表现为波动性听力下降。这类患儿可能伴有前庭功能障碍,头部外伤或气压变化可能加重听力损失。治疗上需避免剧烈运动,听力波动时可短期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片,重度耳聋需早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家长发现儿童存在呼唤不应答、看电视音量过大等表现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让孩子接触强噪声环境,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保证均衡营养摄入特别是锌、维生素B族等营养素。确诊听力障碍后应坚持佩戴助听设备,并定期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6岁前是语言发育关键期,早期干预可获得较好康复效果。

儿科婴儿左耳朵听力不通过怎么办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婴儿左耳朵听力不通过可通过听力筛查复测、耳镜检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声导抗测试、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排查原因。婴儿听力不通过可能与耵聍栓塞、先天性耳畸形、中耳炎、感音神经性耳聋、听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

1、听力筛查复测

初次听力筛查未通过需在42天内复测,避免假阳性干扰。复测采用耳声发射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技术,家长需确保婴儿安静配合,避免哺乳后立即检测。若复测仍不通过,需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

2、耳镜检查

通过光学耳镜观察外耳道及鼓膜状态,可发现耵聍栓塞或先天性耳道闭锁。耵聍栓塞可能表现为外耳道褐色块状物堵塞,需由医生用耵聍钩或生理盐水冲洗处理。先天性耳畸形可能伴随耳廓发育异常。

3、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ABR检测可评估耳蜗至脑干的神经传导功能,确诊感音神经性耳聋。该检查需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家长需提前调整婴儿作息。若结果显示波V阈值升高,可能提示内耳毛细胞损伤或听神经发育异常。

4、声导抗测试

通过鼓室压图判断中耳功能,平坦型曲线提示中耳炎可能。急性中耳炎常伴随耳痛、发热,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分泌性中耳炎可能需鼓膜穿刺引流。

5、影像学检查

颞骨CT或MRI可诊断内耳畸形、听神经瘤等结构异常。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表现为内耳淋巴囊扩大,需避免头部撞击。家长发现婴儿对突发声响无惊跳反射时,应尽快完成影像评估。

家长应定期监测婴儿对声音的反应,避免用力掏耳或异物进入耳道。哺乳时保持头高位防止呛奶引发中耳炎,居家环境需控制噪音在60分贝以下。确诊听力障碍后,6月龄前干预效果最佳,可考虑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日常多进行声音刺激训练,如摇铃、语言互动等促进听觉通路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