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一、母乳性黄疸的定义和分型

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在健康母乳喂养儿(多为足月儿)中的一种常见的以未结合胆红素(UCB)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其发生率占出生4~7天新生儿黄疸的49.25%。根据不同的发病学说和发病时间,临床上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类。

1.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即生后母乳喂养2~3天时出现,4~7天达高峰。患儿一般情况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血游离胆红素峰值一般为205~342μmol/L,黄疸消退时间晚于生理性黄疸。母亲缺乏喂哺技巧的知识、乳房肿胀、乳头皲裂、新生儿无效吸吮、生后短时间内母乳量有限等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处于饥饿、脱水和营养缺乏状态,使胎粪排出延迟,肠肝循环增加,从而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该型黄疸严重者可能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2.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多于生后母乳喂养6~9天出现,可紧接生理性黄疸发生,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再次加重。黄疸多以轻、中度多见,重度较少见,患儿多数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血游离胆红素峰值超过生理范围。该型黄疸持续时间可达4~12周。该型预后良好,很少有可能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二、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目前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机制,可以推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与母乳本身的成分及与母乳喂养新生儿自身存在的原因有关。目前认为,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新生儿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活性异常等学说。

三、母乳性黄疸的诊断

由于目前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指标确诊。因此,首先需要除外感染性、溶血性、免疫性等多种因素方能考虑诊断母乳性黄疸。根据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①患儿多为足月儿,纯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为主。

②黄疸出现于生理性黄疸期,血清游离胆红素>220.6μmol/L(12.9mg/dl);或黄疸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性黄疸期限仍有黄疸,血清总胆红素>34.2μmol/L(2mg/dl)。

③完善总血清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患儿的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直接Coomb试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肝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测孕母的甲、乙、丙肝抗体,血清TORCH,同时检测母、婴血型等,除外可能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其他病因。

④患儿一般情况好,精神食欲正常,生长发育良好。

⑤暂停母乳喂养48~72小时后,黄疸明显消退,血胆红素迅速下降30%~50%,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再次加重。

四、母乳性黄疸的治疗和预防

1.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母乳性黄疸多数预后良好,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性较低,故确诊后多数轻症患儿无需特殊治疗。但由于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作用,故需密切监测患儿的黄疸程度,防止胆红素水平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

(1)调整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与母乳喂养密切相关。美国儿科学会及其他一些研究认为,母乳喂养作为婴儿的最佳喂养方式,需要消除母亲对于母乳性黄疸的恐惧,尽量鼓励和教育母亲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而非单纯的停止母乳喂养。美国儿科研究院建议轻、中度黄疸的患儿应该继续给予母乳喂养。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由于母乳喂养不足导致热卡摄入不足和脱水可增加黄疸的严重程度,故增加喂哺的频率可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中提到,对于健康的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在生后前几天内,临床医师应鼓励母亲喂哺孩子至少8~12次/天。同时明确反对对无脱水存在的母乳喂养患儿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认为对于黄疸的消退毫无益处。对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过去主要为暂停母乳,但在200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推荐的治疗方案中,建议迟发型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不需停哺乳,≥257μmol/L时暂停母乳3天,在停母乳期间,母亲需定时吸奶。

(2)光照疗法光照治疗是降低血清游离胆红素的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通常用于重度母乳性黄疸。(不同出生时龄的足月新生儿和不同胎龄或出生体重的早产儿黄疸干预标准请参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标准光源以蓝光最好(主峰波长为425~475nm),也可选择白光(波长550~600nm)或绿光(波长510~530nm)。光疗方法主要为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时间分连续和间歇照射。间歇照射更为合理,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3)药物治疗轻症患儿无需特殊的药物治疗,中、重症患儿治疗可以同其他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案。目前常用于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药物主要有:

①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可以诱导肝细胞中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的活性增高,促进胆红素的结合,增加肝脏胆红素的清除。

②药用炭、琼脂、蒙脱石散等可阻断胆红素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重吸收。

③微生态制剂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等,可促进新生儿正常肠道菌群的建立,加速肠道内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排出体外,并可降低粪便黏度,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肠道中的胆红素排出。

2.母乳性黄疸的预防我国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母乳喂养得到广泛推行,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虽然母乳性黄疸的预后相对较好,但是仍然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给母亲哺乳带来心理负担,因此要积极预防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目前的做法主要有:①早开奶:生后1小时内进行哺乳。②勤吸吮:生后第1日即需增加哺乳频率,至少达到每日8~12次。③适当补充微生态制剂。④必要时监测胆红素水平。

思密达(蒙脱石散)(原味)

蒙脱石散 生产厂家: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用于成年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袋(3克),一日3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