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

预约挂号
简介:

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7年,是本地区成立最早的重症监护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1人,研究生(含在职)6人,本科5人。护师(士)46名。本科室出国学习人次2人,曾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学习人次3人。科室多人担任安徽省及宿州市危重症医学会、安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宿州市医学会医学鉴定、宿州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安徽省肠内肠外营养协会等主委、常委及成员等社会兼职。近五年获得的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项,近五年承担的市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近5年在统计源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近年积极发展,能够非常优异的完成院内的抢救及科研工作,带领宿州市重症医学向前发展。

每年收住病人数在500例以上。科室分为5个亚专科,包括重症呼吸、重症肾脏、重症营养、重症心脏、重症康复。重症呼吸:拥有先进的床单元6张,十万级层流病房。配备先进的中央监护系统、多台先进呼吸机、床旁血气分析仪、纤维支气管镜等,按照相关标准配备了足够的医护人员。重症肾脏:拥有先进的床单元6张,科室拥有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除颤监护仪、心肺复苏机,微量输液泵、金宝血液净化机等,科室开展多项新技术,如枸橼酸抗凝技术等。配备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急性中毒、感染性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急危重症疾病的救治。重症营养:拥有先进床位24张,收治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大力推广肠内营养作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疗法,一改过去肠外营养占主导的情形。重症心脏:拥有先进床位6张,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及损伤、瓣膜损害、冠脉病变、心脏压塞、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肺循环障碍等疾病,涉及面广。科室开展肺动脉漂浮导管、PICCO、ICG、床边心脏彩超等技术,为心血管各专科提供技术融合、交叉发展平台。重症康复:HDU是重症医学中一个新兴的方向,国内外早已有大型医院开展,在宿州市首次提出这一新概念,使重症医学更完善,即ICU--HDU--普通病房--居家休养,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疗链,更有力促进重症医学发展。

随着科室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技术,现简介如下:

1.枸橼酸抗凝技术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是近年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危重病症的重要进展之一。危重病症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而肝素的全身抗凝作用是引起出血并发症的重要原因。CBP的抗凝技术已成为制约CBP临床应用的瓶颈。为此尝试使用枸橼酸钠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局部体外抗凝,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此技术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2.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在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在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被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监护,与Swan-Ganz导管相比,PiCCO仅需要一根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根动脉导管,通过热稀释法即可测得各项指标,所测的各项指标排除了前述各项影响因素,同时可连续监测,捕捉指标的瞬息变化。PiCCO采用ITBI来反映前负荷的变化,不但排除了血管壁顺应性的影响,而且较肺动脉楔压更加敏感可靠。PiCCO可以安全、及时、有效地监测危重患者休克期和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传统的Swan-Ganz漂浮导管,可有效协助液体复苏及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开展此项目28例,治愈率明显上升,现处省内领先水平。

3.床边重症超声技术:重症超声是一些简单的检查方案的组合,可以进行紧急的诊断评估,并可以与治疗诊断相结合,床边重症超声可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循环障碍的评估,辅助静脉置管,评估ARDS或其他机械通气下的重症肺部疾病,降低辐射量的同时,提高病人的管理,重症超声是一种新的医学方式,任何人的可视工具。目前已熟练开展,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4.各类重症中毒的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各类重症中毒的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自2006年独立开展该项技术,治疗效果明确,治愈及好转率高,该技术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除住院费用略高于传统药物治疗外,在治愈好转率,减少并发症、住院天数均优于传统治疗手段,现处省内先进水平。

5.心肺复苏机在CPR中的应用:心肺复苏机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建立初步的人工气道后,心肺复苏机根据新版指南(2010年版)按压与呼吸比为30:2,给病人实施心肺复苏,可根据患者的体型调整摆放的位置,调整好参数后,机器会根据设置好的参数进行胸外按压和通气,优势是避免了医生按压的不规范和通气不规范及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问题,为医生采取其他抢救治疗争取时间。近三年来使用心肺复苏机患者逐渐增多,在使用技术方面做了改进,一开始的按压通气均由心肺复苏机完成,后建立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肺复苏机只控制按压,同时根据按压的频率和深度通过呼吸机的监测来调整呼吸机的参数,能够更好达到患者通气要求。目前这项技术在省内达领先水平。

6.ECMO技术:ECMO的临床应用给体外循环带来新的理念和定位,是心肺辅助循环的一种拓展,众多实验和临床资料证实ECMO对改善机体氧合、排除多余CO2、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十分有效。而正确掌握适应症和选择转流方式,尽可能降低和减少相关并发症,才能更好地提高ECMO对危重病人治疗的成功率。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ECMO(或ECLS)一定会在临床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重症监护室医生列表

宿州市立医院的医师信息待更新

重症监护室相关咨询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