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实践中,医患纠纷是每个医生都可能面临的挑战。妥善处理医患关系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更能有效保护医生自身权益。掌握专业的沟通技巧和规范的诊疗流程,是预防纠纷的关键。
1.完善病历记录
详细、准确的病历记录是医生最好的法律保障。每次诊疗都应及时完整填写病历,包括主诉、查体、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特殊检查或治疗前要清晰记录知情同意过程。电子病历要避免复制粘贴导致的错误。

2.规范沟通流程
与患者交流时保持专业且亲和的态度。解释病情使用通俗语言,避免专业术语。告知治疗方案时说明可能的风险和替代方案。重要谈话建议有第三方见证或录音录像。定期沟通治疗效果和预后。
3.严格诊疗规范
遵循临床路径和诊疗指南开展工作。不因患者要求而进行不必要的检查或治疗。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高危操作按要求上报。遇到疑难病例及时会诊,不盲目自信。
4.保护隐私信息
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规定。病历资料专人管理,不随意放置。电子系统设置访问权限。不在公共场合讨论患者病情。教学科研使用病例资料需脱敏处理。
5.正确处理投诉
设立专人负责投诉接待,避免直接冲突。认真倾听患者诉求,记录详细信息。及时调查核实,在规定时限内反馈。重大纠纷及时上报,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保持客观中立态度。
医疗工作责任重大,医生既要全心救治患者,也要学会保护自己。通过规范化、专业化的执业行为,可以有效降低纠纷风险,维护医患双方权益。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和沟通水平,是每位医生的终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