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腔门诊当中我们怎么做标准化?这个过程中我们面对几个非常大的挑战。
第一,要求做运营的标准化。运营的标准化,我们更关心的是在医疗当中,从患者线索的出现,到患者首次进店,到患者取什么样的资料,到诊断的标准化,到我们给予治疗的标准化,到会诊转诊的标准化、质控标准化,到后期中断之后尾部效应的老患者维护,我们叫ET患者维护的标准化,这涉及一个门诊中多个角色的每日劳动。

为此,口腔门诊将成为最小的劳动单元,在我们那儿就是一个客服、一个护士、一个医生,三个人做成最小的劳动单元。他们每天的行为都是完全具备标准化的。虽然我们没有标准化医生那双手,那双手可能很难标准化,但是每一步接诊流程全部是标准化的,我们所有客户的体验,相对而言达到80分以上,不像很多门诊,你看这个门诊里的A专家体验很好,但是看了B年轻医生,就发现效果很差,这样客户体验就很难复制。
第二,我们更多是依赖年轻医生的快速培养,我们希望把年轻医生快速培养起来,我们也在标准化获客。口腔行业在北京而言基本没有医保,全部自费。我们如何获取客户?我们今年确定了大概105种渠道,但是每个门诊在不同渠道上怎么去投资获客,这也是有讲究的行为。
我们不希望做过度医疗和做更多的营销。所以我们也跟美国大的DSO学习,发现一个门诊管理好了会用到30多款软件,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把各方面的软件之间打通,形成自己的数据中台,更多的去用数据、AI。今年我们也开始跟清华大学的AI实验室做MOT的小模型,我们希望能够快速提高我们的业务。欢乐口腔在挑战的几个核心业务,一方面是要低成本精准获客,标准化运营,提供SaaS服务,同时要找到门诊高毛利的产品,最终复制给经营管理者,不用考虑他是否有医疗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