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资讯详情

高血压性脑出血鉴别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知识

发布时间:2022-10-08 12:56 相关企业:博禾医药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即脑出血,是指脑实质性出血。除脑外伤外,可分为高血压脑出血和非高血压脑出血两类。后者主要见于颅内动脉瘤和脑内动静脉畸形。

高血压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出血的70%,其发病机制是由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引起的颅内小动脉破裂出血。壳核区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最典型的部位,约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半以上。其出血是由豆纹动脉破裂引起的,尤其是外枝。壳核出血,根据外侧型,即外囊出血和内侧型,即内囊出血。由于血肿向后发展,内囊出血者可穿破脑室侧壁,破入脑室。如果血肿,向内影响视丘,可出现昏迷。而外囊出血,由于其对内囊传导纤维的影响较小,临床上无偏瘫症状。高血压脑出血的其他常见部位有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应立即明确诊断。头颅CT扫描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因为高血压脑出血可以直接显示大脑中血肿的部位、血肿的数量和扩张范围。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是颅内压升高引起的脑疝。因此,高颅压和脑疝的治疗是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关键。根据高血压脑出血量,出血部位可分为手术治疗和内科药物治疗。(1)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恢复受压神经元,预防和减少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打破危及生命的恶性循环。手术适应症:1.出血部位:浅出血应优先考虑手术,如皮层下、壳核(外囊)和小脑出血。2.出血量:通常大脑半球出血量大于500ML,小脑出血超过10ML即有手术指征。3.意识障碍:意识清醒的患者不考虑手术。发病后,意识障碍轻微,然后慢慢加深。中度意识障碍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早期或早期(6小时内)手术对缓解高颅压、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非常重要。手术方法:1.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创伤大,需要全身麻醉。其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目前开颅多用于出血部位不深、出血量大、中线移位严重的患者。此外小脑出血也主张采用此方法,以期达到迅速减压的目的。2.穿刺吸收血肿。利用CT穿刺针或吸引管准确地放置在血肿中心,在吸收血肿时,可防止周围组织受损。该方法适用于各部位出血,尤其是深部血肿,如丘脑出血。但这种方法不能止血,只能在没有活动出血的情况下进行。而且一次穿刺以65%-75%的血肿率去除是安全的。由于该方法不能一次清除血肿,出血量大的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穿刺效果不明显。手术禁忌症:1.出血后病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陷入深昏迷。2.发病后血压过高,≥200/120mmHg、患有严重心脏、肺和肾功能障碍的眼底出血。3.脑疝晚期,双侧瞳孔均散大。4.脑干出血者。术后治疗:1。保持血压稳定,防止血压过高导致再出血或过低导致脑血流不足。2.控制颅内压升高,减少继发损伤。3.预防并发症。(二)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与相同。主要是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预防再出血和并发症。1.降低颅内压:脱水药的作用可以缩小正常的脑组织,从而达到暂时缓解颅内压的目的。因此,脱水药物的使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非常重要。主要有:甘露醇、山梨醇、复方甘油注射液等。2.血压控制:主要采用高血压降压治疗,是防止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由于脑血流不足,血压过低会加重脑组织缺氧,反而会加重脑水肿。由于脑出血患者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50/90mmHg)很重要。3.并发症治疗:肺部感染、应急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心功能不全、褥疮等,对脑出血患者愈合有积极作用。(3)高血压脑出血康复急性脑出血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是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是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在疾病后的前三个月,特别是在最初几周。6个月基本恢复最大,发病2年后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早期功能锻炼,特别是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