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预约挂号
简介:

一、科室概况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98年12月8日,是曲靖市较早成立的专科之一。通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已建立一支专业性强、作风过硬、基础理论扎实及实际经验丰富、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中青年专家和青年骨干医师的团队。设有病床57张,主要收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人才队伍:医护人员31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10名、护士7名,其中研究生学历2名。另外有返聘专家2名,定期查房及门诊诊治患者。医务人员中有专业脑电生理技师2名,从事脑电、肌电生理检查。

科室注重人才培养,医务人员先后到上海华山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一院、湖南湘雅一院、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南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昆明医科大学附一院等医院进修培训,吸取了多家医院的经验,丰富了医护人员的内涵,提高了诊断及治疗水平。

二、学科带头人

张正华,原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神经内科主任(正高二级),主任医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百名优秀院长,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厅、市级劳模,曲靖市第一层次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曲靖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曲靖市首届“科技创新功勋奖”获得者,曲靖市首届“十大创新人物”,曲靖市神经内科首席专家。省神经内科学会理事、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会员。曲靖市医学会副会长;曲靖市科协副主席;曲靖市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名誉校长。云南中医学院客座教授。主编《神经内科学》及《神经内科急症处理》两本专著各30万字,在全国发行。

四、科室开展的特色技术和亮点

1、脑血管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脑血管疾病是由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是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因此对于脑血管的诊治显得尤为重要,诊断越早,治疗越早,及早介入康复训炼,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就越好。神经内科自成立以来,致力于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救治,至今已形成规范化诊疗:开展脑血管疾病(1)院前急救。(2)协同多科室开通绿色通道。(3)规范诊疗流程。(4)多模式MRI,如弥散加权成像(DWI)等显示缺血半暗带。(5)MRA与CTA联合运用无创显示病变血管。(6)强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如需明确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塞、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型脑梗塞、其他明确病因型、不明原因型等。目前借助第三方检验平台,能完成血管炎四项、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不明原因梗塞进行探索。(7)强调一般处理等基础支持。(8)强调血压、血糖、血脂的管理。(9)特异性治疗,近年来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开展使用尿激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溶栓治疗,尽力挽救缺血半暗带。(10)强调神经保护治疗,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丁苯酞等药物的使用,清除自由基、保护线粒体,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1)强调早期康复介入如肢体偏瘫治疗仪的使用,以尽量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依据该套规范化治疗方案,神经内科已治疗无数脑血管疾病患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神经内科重视急性脑血管的宣教工作,每周四均有面对患者健康教育讲座,针对神经内科相关疾病尤其是急性脑血管进行讲解,平素生活、饮食、运动等进行教育指导,以期达到脑血管疾病的一、二、三级预防治疗。

2、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曲靖唯一开展此项治疗的科室)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偏侧面肌痉挛症,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中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等药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外,其他药物及严重患者均无显著疗效,且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大及耐受性差等问题。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及安全的方法。

面部注射肉毒素是一种保守的外周治疗方法,但前提是:注射位置准确,将起到一定的效果,理想缓解时间在3~6个月,若注射部位不准确,可出现痉挛无法缓解,甚至出现较长的面肌痉挛后遗症。因此,注射肉毒素是早期治疗面肌痉挛的较为保守的方法,但不是对面部注射下就能治愈就能无后遗症的。神经内科开展的《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临床分析》在2012年获得曲靖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目前神经内科自开展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至今已治疗300余人次,治疗中,少数患者有短暂性口角歪斜,均在数天后恢复,治疗疗效显著,目前曲靖二院是曲靖市唯一开展治疗的医院。

3、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治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自体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攻击神经系统为主要病理机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接头处,导致神经元或轴索损伤、髓鞘脱失、神经—肌肉接头破坏等病理改变。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多发性硬化(MS)、视神经脊髓炎(NMO)为代表,在周围神经系统以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如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代表,神经—肌肉接头病变以重症肌无力(MG)为代表。由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兼具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复杂性及神经系统疾病致死、致残的严重性,因此对该类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对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治有了深厚的诊治经验,成功开展如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小剂量激素联合溴吡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等,疗效显著,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获得社会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4、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进行探索

脑卒中,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许多患者都留有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患者的康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脑卒中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急迫。2006年4月开展脑卒中对基本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获得曲靖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该项目针对由血管疾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以尼莫地平,促进脑代谢药如脑复康、胞二磷胆碱,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安理申,取得了一定成效。

5、危重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情况

危重病的诊治:对脑干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癫痫持续状态、肌无力危象、重症脑炎的诊断及治疗能力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在曲靖市率先开展脑脊液置换治疗。

疑难病的诊治:近两年来诊断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海绵窦血栓形成2例、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经治疗均痊愈出院,诊断POEMS综合征1例,肝豆状核变性10余例,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6、脑电生理

(1)脑电图:包括常规脑电图及动态脑电图。脑电图所描记的脑部活动图形,不仅能说明脑部本身疾病(如:癫痫、肿瘤、炎症、血管性疾病、外伤及代谢性脑病等)所造成的局限或弥散的病理表现,而且对脑外疾病(颅脑外伤闭合性损伤综合症、内分泌紊乱及中毒等)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化也有诊断价值。非器质性精神病的脑电图可见正常或偶见轻度异常。动态脑电图系统是用于脑电波检测的医学设备,可在活动、睡眠等日常生活状态下记录受试者24小时脑电图,适用于常规脑电图检查范围,目的是对疾病状态下脑电变化有更多了解,提高诊断率。特别适用于发作性疾病如癫痫、晕厥和睡眠障碍的脑电分析,大大增加了发作性疾病诊断成功的几率,协助临床诊治。脑电图对鉴别脑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2)肌电图

2009年12月份引进全功能肌电诱发电位检测仪,该机器为美国尼高力公司生产的原装进口机,是目前神经电生理检查功能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仪器。该项检查已被公认为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肌肉疾病必备的客观检查手段,它不但可以判断神经、肌肉受损的严重程度,病变类型(如神经受损是神经根性的还是周围性的,是轴索型还是脱髓鞘型,肌肉病变时神经源性的还是肌源性的等),还有助于发现如糖尿病患者的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对临床医师治疗方案选择、客观评价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检查都不能替代的一项检查。

五、学科发展和辐射

目前,神经内科已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建设目标:将专科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的神经病学临床与基础研究基地。

1、学术队伍:

加强业务学习,为了使科室由临床型科室向学习型、科研型科室发展。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致力于亚临床专科的建设,快速提升专科医师的诊疗水平,与本专业省内外紧密联系,参与学术交流、短期学习和培训。分批选派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医院进修学习。把专业做深、做精,成立亚临床专业组,分别为脑血管疾病组、感染及免疫性疾病组、癫痫组。继续加强对住院医师及年轻医师的培养及培训。规范对实习医师及进修医师的带教工作。

2.科学研究:

神经内科开展的临床研究《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临床分析》于2012年获得曲靖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脑卒中对认知功能影响》于2013年获得曲靖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神经内科医生列表

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师信息待更新

神经内科相关咨询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