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青光眼医院排名前十的有哪些地方

2025-07-26 17:51:55

广州青光眼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有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些医院在青光眼诊疗领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的检查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其中部分医院设有独立的青光眼专科,开展各类青光眼手术和药物治疗。

青光眼作为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尤为重要。其发病与眼压异常、视神经损伤等因素相关,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分型后制定针对性方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是我国早成立的眼科专科医院之一,其青光眼专科年手术量超过3000例。医院配备动态眼压监测仪、OCT视神经分析仪等设备,开展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等微创技术。团队在难治性青光眼的联合手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南路54号。

就诊科室:青光眼专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专家门诊需预约)。

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下设青光眼专业组,拥有国际标准的视野检查室和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继发性青光眼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外伤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近年开展的内路粘小管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广东省人民医院地址:广州市中山二路106号。

就诊科室:眼科青光眼专业组。

门诊时间:工作日8:00-12:00,14:30-17:3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青光眼团队在儿童青光眼诊疗领域具有特色优势。医院配备全自动静态视野计、前段OCT等设备,常规开展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等手术,建立了个体化眼压控制体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51号。

就诊科室:眼科青光眼组。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是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青光眼亚专科开展24小时眼压监测、UBM引导下的房角分离术等特色技术。在闭角型青光眼的激光治疗方面经验丰富,近年开展的微导管辅助360度小梁切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址:广州市盘福路1号。

就诊科室:眼科青光眼专科。

门诊时间:工作日全天,周末上午。

南方医院眼科为国家重点学科,青光眼专科配备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等设备。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开展的微脉冲激光治疗开创了无创降眼压新途径。团队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化治疗方面处于地位。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

就诊科室:眼科青光眼专业。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该院眼科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诊疗相结合,在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方面形成特色方案。采用中药离子导入、针灸等配合降眼压药物,对延缓青光眼病程进展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常规开展各类抗青光眼手术,建立中西医结合的三级防治体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

就诊科室:眼科青光眼组。

门诊时间:工作日及周六上午。

中山三院眼科青光眼团队在继发性青光眼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特别是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的综合治疗。医院配备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开展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等治疗。建立的青光眼患者长期随访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治疗依从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

就诊科室:眼科青光眼专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将雷火灸、穴位敷贴等中医特色应用于青光眼辅助治疗。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通过辨证施治改善患者视功能,尤其对青光眼术后调理具有显著效果。医院同时配备全自动视野计等现代设备,确保诊断。

广东省中医院地址:广州市大德路111号。

就诊科室:眼科青光眼专业。

门诊时间:工作日及周日上午。

该院眼科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诊处理方面经验丰富,建立绿色通道救治流程。常规开展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等手术,近年引进的微创青光眼手术系统(MIGS)显著提高了手术性。团队在青光眼患者教育方面成效突出。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396号。

就诊科室:眼科青光眼组。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

暨大附一院眼科配备眼前节分析系统等设备,在青光眼早期诊断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开展的微创青光眼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高龄患者。团队在青光眼基因检测和个性化用药指导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13号。

就诊科室:眼科青光眼专科。

门诊时间:工作日全天。

青光眼患者需建立终身管理意识,建议每3-6个月进行视神经和视野检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一次性大量饮水等可能引起眼压升高的行为。规范使用降眼压药物,不得擅自停药。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眼部微循环,但需避免举重等屏气动作。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控制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睡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出现眼胀头痛、视力骤降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