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以什么菌最常见?
急性胃炎常见的致病菌是幽门螺杆菌,其他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弯曲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但在急性胃炎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1、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革兰阴性微需氧菌,通过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直接损伤胃壁。典型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可能伴有食欲减退。确诊需进行碳13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治疗需采用四联,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和枸橼酸铋钾颗粒。
2、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感染多由污染食物或水源引起,产生肠毒素损伤胃黏膜。临床特征为突发水样腹泻伴腹部绞痛,可能出现低热。严重时可导致脱水。治疗以补液为主,必要时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或诺氟沙星胶囊。预防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生冷食物。
3、沙门菌
沙门菌通过禽畜产品传播,在胃酸减少者中易引发急性胃炎。症状包括高热、持续性呕吐和绿色水样便。重症可能出现败血症。诊断依靠粪便培养。轻症可自愈,重症需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或左氧氟沙星片。接触生肉后需洗手,鸡蛋要煮熟食用。
4、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是食物中毒性胃炎的主因。潜伏期短,进食后2-6小时即剧烈呕吐。通常不发热,病程不超过24小时。治疗以补液和电解质平衡为主,严重时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避免食用室温存放的乳制品和熟食,注意厨房用具消毒。
5、弯曲菌
弯曲菌常见于未煮熟的禽肉,感染后先有发热头痛等前驱症状,继而出现血性腹泻。可能并发反应性关节炎。确诊需特殊培养基培养。轻症自限,重症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处理生禽后要清洁台面,确保鸡肉中心温度达到75℃以上。
急性胃炎患者应暂时禁食4-6小时,症状缓解后从清淡流质开始逐步恢复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及高纤维食物,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饮食。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若呕吐物带血、持续腹痛或出现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要实行分餐制,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处理食物前充分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