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
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可通过起病速度、病程长短、症状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区分。急性肾炎起病急骤,病程多在数周至数月,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慢性肾炎起病隐匿,病程超过三个月,可能伴随肾功能逐渐减退。确诊需结合尿常规、血生化、肾活检等检查。
急性肾炎通常由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引发,典型表现为突发的眼睑或下肢水肿,尿液呈洗肉水样,血压短期内升高。实验室检查可见尿红细胞增多、补体C3水平下降,肾功能多正常或轻度异常。多数患者经休息、限盐及对症治疗后痊愈。慢性肾炎症状进展缓慢,早期可能仅有无症状蛋白尿或镜下血尿,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夜尿增多、贫血、血肌酐升高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肾脏体积缩小,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
两者治疗原则差异显著。急性肾炎以控制感染、消除水肿为主,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配合呋塞米片利尿消肿。慢性肾炎需长期管理,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片控制蛋白尿,联合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饮食方面均需限制钠盐摄入,但慢性肾炎还需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日常需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避免劳累和感染。急性肾炎患者应记录每日体重变化,慢性肾炎患者需定期复查血肌酐和尿蛋白定量。若出现少尿、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等表现,应立即就医。两类肾炎的预后差异较大,早期准确鉴别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