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产检能不能查出羊水栓塞

发布时间:2020-08-2857964次浏览

现在的孕妇在怀孕过程中,经常去医院做很多的检查,生怕有一点差池,尤其是羊水栓塞,可有些孕妇不知道在怀孕过程中能不能检查出羊水栓塞呢,今天我就带领大家来了解下羊水栓塞在产检时能不能查出羊水栓塞?

首先大家要了解下羊水栓塞的重要性,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时,大量的羊水进入产妇的血液循环中,造成堵塞。羊水栓塞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羊水中的胎便、黏蛋白、毛、上皮细胞及胎脂成为栓塞的栓子堵塞肺血管,这种属于爆发型,死亡率特别高,病情急骤的产妇甚至在惊叫一声后便血压消失,数分钟内即迅速死亡。第二种情况则纯粹是“水”渗入血液,引起过敏及凝血功能障碍,主要体现在过敏性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医学上称迟发型羊水栓塞

产检虽然没有办法直接检查出羊水栓塞,但是可以检查出一些高危因素。通过做超声波检查可诊断出90%的前置胎盘,使用分娩监视装置可早期发现胎盘早剥;及早发现妊娠高血压症,一旦有高血压、水肿和蛋白症症状,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避免重度妊高症的发生。

30岁以上的产妇、早产或过期产者及经产妇,尤其是胎膜早破、子宫体或子宫颈发育不良的孕妈妈属于羊水栓塞容易发生群体,因此要积极配合医生所做的正确处理。

产检能不能查出羊水栓塞?羊水栓塞几乎无法预知,个体差异不同,无特定人群必定出现该症状,但高龄产妇、生产次数多的产妇、胎盘早期剥离的病人、胎儿死在子宫内的孕妇、使用催生素而造成产痛非常强烈的产妇以及有胎儿窘迫的现象时则较易发生羊水栓塞症。

相关推荐

如何治愈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临床上一种产科并发症疾病,且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性很大,如果发现了不及时治疗的话,还会危及到孕妇跟胎儿的生命安全,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很有必要的,到底怎么才能治愈羊水栓塞,下面我给大家做个详细的介绍。
羊水栓塞的预防措施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到过有关羊水栓塞的新闻,产妇因为羊水栓塞死在手术台上惹起很大的骚动,很多孕妈妈就很担心。那么,那么恐怖的疾病,它可不可以预防呢?羊水栓塞的预防措施又有哪些呢?
羊水栓塞的早期症状
我们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羊水栓塞,可是大多人对于此病还不是很了解因此会在临产前杞人忧天。这是一种妊娠疾病,多见于孕妇分娩的时候,羊水栓塞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大出血甚至肾功能衰竭的现象,羊水栓塞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羊水栓塞会不会出现出血的症状
很多人都对羊水栓塞不熟悉,但应该都知道这是一种会死人的病,既然会让人失去生命,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很多人都会问,羊水栓塞会出现出血的症状吗?看它的临床表现你就明白。
羊水栓塞对孕妇的伤害有哪些
羊水栓塞对孕妇的伤害有哪些呢?现在的医疗技术越来越高,所以因为生育而死亡的事件越来越少,但是还是有很多种产科疾病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健康,比如羊水栓塞就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那么羊水栓塞对孕妇的伤害有哪些呢?
为什么发生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孕妇对羊水成分的超敏反应,因为羊水栓塞其实是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的强过敏反应导致的。羊水栓塞是产科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之所以它严重,是因为一旦发生羊水栓塞,死亡率很高,超过90%。经过研究检测到,几乎所有孕妇血里都含有羊水成分,明羊水或多或少都会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发生羊水栓塞。羊水栓塞发生率只有万分之八,一万人里才有八例,发生率其实很低,可能一年、两年也碰不到一例真正的羊水栓塞。但是它一旦发生之后,死亡率很高。所以要和孕妇交代清楚,因为羊水栓塞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也有一些预防羊水栓塞办法,比如在破水,不要在孕妇宫缩破水。另外,宫缩不要过强。比如用催产素来引产,要控制缩宫素的滴速,让宫缩不要过强,宫缩过强也容易发生羊水栓塞。所以羊水栓塞会有一些预防办法。
语音时长 01:33

2020-02-27

66544次收听

羊水指数和羊水深度区别
羊水指数和羊水深度,到了孕晚期之后每次做B超都需要测量。所谓羊水深度,是通过B超来检测,把探头放在腹部,以肚脐为界,把腹部分成上下左右4个象限,用超声探头来检测每个象限羊水池的深度,观察子宫里液性暗区深度。再得到4个羊水池深度,相加就是羊水指数。羊水最大深度,取决于羊水最多、最深处的深度就称为羊水深度。正常情况下,无论多少孕周,羊水指数,就是4个象限羊水池相加的深度,应该至少大于8厘米,它的范围是8厘米到20厘米。如果羊水指数小于8厘米,就称为羊水偏少;如果羊水指数4个象限加起来都小于5厘米,没有一项大于5厘米,就称为羊水过少,是必须要急诊住院指征;无论任何孕周,如果4个象限羊水池相加大于20厘米,就称为羊水过多。羊水过多,首先要排除孩子畸形,尤其是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畸形。因为羊水是靠胎儿排出胎尿和吞咽羊水来循环,如果羊水量发现异常,首先要排除孩子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畸形。另外,要检查母体血糖代谢水平,血糖高的人容易出现羊水过多。羊水池最大深度至少要大于2,如果小于2也称为羊水过少,也需要急诊住院。
语音时长 01:52

2020-02-27

63056次收听

02:28
为什么会发生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一旦发生,死亡率超过90%,所以羊水栓塞是产科一个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羊水栓塞是羊水进入母体循环一种强过敏反应。经过研究检测,几乎所有孕妇血里都含有羊水成分,说明羊水或多或少都会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发生了羊水栓塞。羊水栓塞发生率很低,只有万分之八,但是它一旦发生之后,死亡率很高。预防羊水栓塞的办法:第一,不要在孕妇宫缩的时候破水。第二,宫缩不要过强。要控制缩宫素的滴速,让宫缩不要过强,宫缩过强的时候也容易发生羊水栓塞。所以羊水栓塞有一些预防办法。
02:51
羊水指数和羊水深度的区别
羊水指数和羊水深度,是通过B超来检测。通过B超可以检测出羊水池4个象限的深度,4个是深度指数相加便是羊水指数,最深羊水池深度就称为羊水深度。正常情况下无论多少孕周,羊水指数应该大于8厘米,羊水指数正常范围是8厘米到20厘米。如果羊水指数小于8厘米,就称为羊水偏少;如果羊水指数4个象限加起来都小于5厘米就称为羊水过少,羊水过少是必须要急诊住院指征。无论任何孕周4个象限羊水池相加大于20厘米,就称为羊水过少。
02:51
羊水指数四个值怎么看
在检查B超时以肚脐为界,将孕妇肚子分成上下左右4个象限,可以通过B超来检查每个象限羊水池深度。如果4个象限相加小于8厘米就是羊水偏少;如果4个象限相加小于5厘米,就是羊水过少。羊水过少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胎儿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畸形,羊水产生是靠胎儿排出胎尿、吞咽羊水来进行循环,如果哪方面有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羊水量异常。二、羊水也是靠胎盘和母体之间循环产生。如果胎盘功能老化,或者脐血流有一些异常,都有可能造成羊水量异常。
02:13
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
羊水栓塞最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后,产妇突然大叫且心率血压快速下降。由于羊水栓塞是类似于过敏的反应。除此之外,孕妇的血氧饱和度也会明显的出现下降,后期可能会再进一步激发凝血功能的紊乱。产妇通常会出现产后大出血,而且由于凝血功能的紊乱,是很难止血的,通常还伴发子宫收缩的乏力及额外的表现。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一、是孕妇极度的烦躁不安或大叫,二、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况。通常还由于凝血机制的紊乱导致出现产后大出血,以及难治性的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是一个非常紧急的临床状况,以目前情况来看,真正的羊水栓塞可能有多半的产妇很难救过来。
发生羊水栓塞是为什么
往往是由一些宫缩剂的过度使用或者是产时的宫缩异常,或者是准妈妈有子痫前期,或者有宫内感染,这些都是羊水栓塞的高发因素。羊水栓塞每个产科医生都知道,但是每个产科医生又都不知道。因为对每个孕产妇,对每个家庭,甚至对每个医生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从大量的数据来看,发生的几率是在十万分之一或者八万分之一左右。随着近年来对发病因素有了一些了解,但是真正的发病原因还不知道。所以只能根据出现的一些早期症状来进行早期的识别,比如血压的下降,DIC的发生,低氧血症这三大症状,进行早期的积极抢救和治疗。目前没有了解它真正的病因,所以,就没有办法来进行有效的预防。随着对降低孕产妇的不断的努力和工作,广大的产科医生们对这个疾病也逐渐的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进一步的知识掌握。每家医院都针对凶险疾病频繁的进行演练,使疾病的死亡率从80%有了迅速的下降,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语音时长 02:11

2019-12-04

50557次收听

02:48
为什么会发生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真正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只能根据孕妇出现的症状进行早期识别。比如孕妇血压下降,DIC发生,低氧血症等,都是羊水栓塞发生的征兆。羊水栓塞早期积极抢救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羊水栓塞的发病率。因为目前没有了解羊水栓塞的病因,就没有办法来进行有效的预防;但是宫缩剂的过度使用或者是产时的宫缩异常,或者是准妈妈有子痫前期或者宫内感染,都是指羊水栓塞的高发因素。随着对降低孕产妇羊水栓塞的不断努力,产科医生们对羊水栓塞也有进一步的知识掌握。
羊水栓塞是什么原因
羊水栓塞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胎粪污染的羊水中有形物质,进入母体血循环所引起。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严重分娩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46

2018-09-21

55987次收听

如何预防羊水栓塞
1.人工破膜时不要尖形薄膜,以减少子宫颈管的小血管破损。2.不在宫缩时行人工破膜。3.掌握剖宫产指证,术中刺破羊膜前,保护好子宫切口上的开放性血管。4.掌握缩宫术应用指证。5.对死胎、胎盘早剥等情况应严密观察。6.避免产生子宫破裂,宫颈裂伤等。
语音时长 01:55

2018-09-21

48535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