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祥

主任医师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预约挂号

简介

王建祥,男,主任医师,教授,副院长,白血病诊疗中心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侯任主委,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血液学学会会员,《中华血液学杂志》主编,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先后在日本熊本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留学深造。主要从事白血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在白血病治疗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发现染色体核型和FLT3突变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重要预后因素,并且可以据此将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危险度划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根据危险度的不同,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治疗策略,即预后分层治疗,显著改善提高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并且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也避免了过度治疗。尤其是在治疗初期即诱导治疗期显著加大阿糖胞苷剂量,明显改善了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近远期疗效,而且患者耐受性好。由于在白血病治疗做出的探索和发现,使得所在医院成为国内白血病治疗的龙头单位,发挥引领作用, 由此候选人牵头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和《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上述三部指南、专家共识均已发表在《中华血液学杂志》,对白血病诊断治疗的规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候选人在白血病的基础研究和靶向治疗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AML1和ETO基因的重排及AML1/ETO融合基因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b型的分子特征与标志,并用此标志进行可疑病例的鉴别诊断及微量残留白血病的监测。在国际上率先发现证实AML1-ETO与NCoR/mSin3/HDAC转录抑制复合物结合,抑制AML1靶基因的转录,阻断血细胞的分化,从而导致M2b白血病的发生,使用HDAC抑制剂可以诱导M2b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发现阐明Tie-2和N-Cadherin为白血病干细胞新的表面标志,为清除白血病干细胞提供了新的靶点。发现阐明AML1a、iASPP、Pig7、Midkine、Kit等一系列白血病治疗靶点,并对这些靶点进行了靶向治疗研究,为白血病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和策略,为白血病疗效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实验基础。发现FAC可以保护红系祖细胞逃逸Fas,肿瘤坏死因子引起的细胞凋亡作用。发现MDM2 SNP309 G等位基因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遗传易感因子,可能对AML的发病风险起作用。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SCI杂志如PNAS、Cancer Res、Leukemia发表论文31篇,引用次数超过600次。受邀国际血液学学会举办的32届全球会议作《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理和靶向治疗》专题报告,主编《血液病学》和《白细胞疾病理论和基础》2部专著。先后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吴介平-杨森医药奖一等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杰出奖、卫生部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198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学系,1991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90年5月至1991年4月在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进修。1994年11月至1999年7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从事研究工作。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侯任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委员会常委、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中华血液学杂志副主编。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参与编写论著多部。已培养研究生多名,已毕业博士研究生11名。

擅长

急性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王建祥医生预约挂号 *为您展示近两周医生出诊情况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日期

时间

上午
下午

06月02

周日

06月03

周一

06月04

周二

06月05

周三

06月06

周四

06月07

周五

06月08

周六

日期

时间

上午
下午

06月09

周日

06月10

周一

06月11

周二

06月12

周三

06月13

周四

06月14

周五

06月15

周六

同科室医生

同城医生

健康知识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