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跟胃溃疡的区别是什么
胃炎与胃溃疡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深度和临床表现,胃炎是胃黏膜表浅炎症,胃溃疡则是黏膜深层缺损。两者在病因、症状及治疗上存在差异,主要涉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胃酸分泌异常、自身免疫因素及长期应激状态等。
1、病变深度:
胃炎仅累及胃黏膜表层,表现为充血水肿;胃溃疡穿透黏膜肌层形成凹陷性缺损,严重者可深达浆膜层。内镜下胃炎可见黏膜糜烂,胃溃疡则呈现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灶,底部常覆有白苔。
2、疼痛特征:
胃炎多为上腹隐痛或灼热感,进食后加重;胃溃疡疼痛具有节律性,十二指肠溃疡表现为空腹痛,胃溃疡则在餐后半小时至两小时发作。胃溃疡疼痛程度更剧烈,可能放射至背部。
3、出血风险:
胃炎出血多为黏膜渗血,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胃溃疡可侵蚀血管导致呕血或黑便,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胃溃疡出血量通常较大,需紧急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4、并发症差异:
胃炎较少引发严重并发症;胃溃疡可能并发穿孔、幽门梗阻或癌变。慢性胃溃疡癌变率约1%-3%,尤其需警惕直径大于2厘米的胃体溃疡。
5、治疗侧重:
胃炎以消除病因和抑酸为主;胃溃疡需强化抑酸治疗6-8周,并联合黏膜保护剂。幽门螺杆菌均需四联,但胃溃疡疗程结束后需复查胃镜确认愈合。
日常养护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规律进食。胃炎患者适宜少食多餐,胃溃疡急性期应选择流质饮食。两者均需保持情绪稳定,胃溃疡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建议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锌促进黏膜修复,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溃疡愈合后仍需每1-2年复查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