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涛:肌瘤和腺肌瘤有什么区别?
一、本质不同:组织来源的差异
子宫肌瘤: 源于子宫壁肌层本身的异常。是子宫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独立、边界清晰的实性团块。它像子宫肌壁上长出的一个或多个“小肉球”,与周围正常肌层组织分界清楚。
子宫腺肌瘤: 本质是子宫内膜组织“迷路”。正常情况下应位于子宫腔表面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并生长在子宫肌层深处。它更像是子宫内膜在肌层中“扎根”,形成一片边界模糊不清的病变区域,常与周围肌层交织在一起,没有明确的包膜包裹。
二、位置关系:与子宫肌层的“融合度”
子宫肌瘤: 与周围的子宫肌层组织分界清晰。它可以在肌层内生长(肌壁间肌瘤),也可以向子宫腔突出(粘膜下肌瘤)或向子宫外表面突出(浆膜下肌瘤)。手术时通常能较完整地将其剥离出来。
子宫腺肌瘤: 子宫内膜组织是弥漫性浸润生长在肌层纤维之间,如同墨汁滴入宣纸般晕染开来,与正常的子宫肌层缺乏清晰界限。它通常表现为子宫局部肌层弥漫性增厚、变硬,形成一个边界不清的“瘤样区域”,很难像肌瘤那样被完整剥离。
三、症状特点:疼痛感受的差异
子宫肌瘤: 症状主要与其大小和位置相关。可能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虽然大的肌瘤或粘膜下肌瘤也可能引起痛经,但进行性加重的严重痛经并非其典型特征。
子宫腺肌瘤: 进行性加重的严重痛经是其非常突出的症状,且疼痛常在月经来潮前就开始,持续整个经期甚至结束后数日。同时常伴有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这种痛经源于病灶内异位的子宫内膜在月经期也会出血,刺激周围肌层引起强烈收缩和炎症反应。
四、影像学表现:超声下的“模样”
子宫肌瘤: 超声检查下通常显示为边界清晰、回声相对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回声或等回声团块,周围有时可见血流信号环绕。
子宫腺肌瘤: 超声下常表现为子宫肌层局部弥漫性增厚、回声不均,病灶区域与正常肌层分界模糊,内部可能见到散在的小无回声区(代表微小囊腔或积血),血流信号分布可能较杂乱。
总结:关键区分点
特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组织来源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子宫内膜腺体/间质侵入肌层边界清晰,有假包膜模糊不清,呈浸润性生长与肌层关系相对独立,可分离弥漫性浸润,难以分离典型症状经量多、压迫感为主进行性加重痛经、经量多超声表现边界清,回声较均匀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可有小囊腔认清差异的意义
了解肌瘤与腺肌瘤的不同,有助于:
理解自身状况: 更清晰地认识医生诊断的含义。
合理预期: 对可能出现的症状和后续处理方式有更符合实际的预期。
配合管理: 与医生沟通时能更准确地描述感受,共同制定适合的个体化方案。
当面对子宫的健康变化时,准确的认知是管理的第一步。明确是“肌瘤”还是“腺肌瘤”,能让女性朋友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更有方向地呵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