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的精神病医院

2025-09-01 12:47:37
合肥长淮中医医院
前往主页 »

合肥市治疗精神疾病比较好的医院有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市精神病医院。

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压力、脑部化学物质失衡等。及时就医和科学治疗对病情控制至关重要。

1.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是安徽省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院拥有精神科、心理科、康复科等多个专业科室,配备的诊疗设备,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316号。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睡眠医学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2:00,14:00-17:30。

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科室在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神经症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开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绩溪路218号。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周六上午8:00-12:00。

3.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是合肥市精神卫生防治的重要力量。医院在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方面具有特色,设有开放式病房和封闭式病房,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地址: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246号。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老年精神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2:00,14:00-17:30。

4.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依托高校资源,在精神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方面具有优势。科室注重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地址:合肥市经开区芙蓉路678号。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

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精神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是安徽省综合性医院中规模较大的精神科之一。科室在器质性精神障碍、心身疾病等复杂病例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地址:合肥市庐阳区庐江路17号。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

6.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是合肥市较早设立的精神科之一。科室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方面具有特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疾病预防工作。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绩溪路390号。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

7.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是合肥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在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注重患者的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地址: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246号。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

8.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是合肥市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节点。科室在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方面具有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地址:合肥市包河区望江东路204号。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

9.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精神医学相结合,在中医药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科室开展针灸、中药等多种中医特色。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地址: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117号。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2:00,14:30-17:30。

10.合肥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

合肥市精神病医院是合肥市专业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医院在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设有多个亚专科,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地址: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246号。

就诊科室:精神科、心理科、儿童青少年精神科。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8:00-12:00,14:00-17:30。

精神疾病的预防与健康管理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学会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技巧,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很重要。对于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一旦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