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正常范围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正常范围通常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
血糖控制目标需根据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因素个体化调整。对于大多数成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维持在4.4-7.0mmol/L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餐后血糖不超过10.0mmol/L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求更严格,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标准,空腹血糖可接受7.0-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0mmol/L。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时,目标范围内时间应超过70%,血糖低于3.9mmol/L的时间比例需小于4%。血糖波动幅度宜控制在2.2-4.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建议维持在7%以下。
血糖控制目标需根据患者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因素个体化调整。对于大多数成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维持在4.4-7.0mmol/L可降低微血管并发症风险,餐后血糖不超过10.0mmol/L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求更严格,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标准,空腹血糖可接受7.0-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0mmol/L。使用动态血糖监测时,目标范围内时间应超过70%,血糖低于3.9mmol/L的时间比例需小于4%。血糖波动幅度宜控制在2.2-4.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建议维持在7%以下。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包括空腹、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血糖仪使用前需校准,采血时避免过度挤压手指。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检测血糖并进食含糖食物。日常饮食应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与升糖指数,选择全谷物、蔬菜等低GI食物。规律进行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降糖药物剂量。每3-6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戒烟限酒有助于血糖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