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早期肝硬化怎么办
乙肝早期肝硬化可通过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定期监测、调整生活方式、中医药调理等方式干预。乙肝早期肝硬化通常由乙肝病毒感染、免疫损伤、代谢异常、酒精刺激、药物毒性等因素引起。
1、抗病毒治疗
乙肝病毒持续复制是肝硬化的主要诱因,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HBV-DNA载量,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毒反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或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
2、保肝治疗
肝功能受损时可联合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护肝药物,帮助改善肝细胞炎症和纤维化。这类药物通过稳定肝细胞膜或调节免疫发挥作用,但需注意避免与抗病毒药物相互作用。
3、定期监测
每3-6个月需进行肝脏超声、弹性成像和甲胎蛋白检测,评估肝纤维化进展和肝癌风险。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可监测血小板减少、白蛋白降低等代偿期表现。发现门静脉增宽或脾肿大时应考虑胃镜检查预防出血。
4、调整生活方式
严格戒酒并避免高脂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2-1.5克。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锌元素,选择慢跑、游泳等中低强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5、中医药调理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可配合安络化纤丸、扶正化瘀胶囊等中成药,或使用黄芪、丹参等药材配伍调理。中药需由专业医师辨证施治,避免滥用何首乌等可能伤肝的药材。
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优先选择鱼虾、豆制品等易消化蛋白。避免腌制食品和动物内脏,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可适当食用蓝莓、胡萝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出现腹胀、牙龈出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