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系膜丛损伤
肠系膜丛损伤是指支配肠系膜血管和肠管的神经丛因外伤、手术或炎症等因素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可能引发腹痛、肠麻痹等症状。
肠系膜丛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组成,主要分布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周围。当腹部受到钝性外力撞击、锐器刺伤或手术操作牵拉时,可能直接损伤神经丛纤维。腹腔内炎症如腹膜炎、克罗恩病等产生的炎性介质也可能渗透至神经丛周围,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脐周隐痛,疼痛程度与进食无关;严重者可出现肠蠕动减弱、腹胀、便秘等肠麻痹症状。影像学检查如CT可能显示肠系膜水肿增厚,但神经损伤本身通常无特异性表现。
少数情况下,胸腰椎骨折或腹膜后肿瘤压迫可能间接累及肠系膜丛神经根。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起肠系膜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丛缺血性损伤。这类患者往往合并其他自主神经病变表现,如体位性低血压、排尿异常等。放射性肠炎患者在接受盆腔放疗后,可能因辐射纤维化导致不可逆性神经丛损伤,伴随慢性腹痛和吸收不良综合征。
对于疑似肠系膜丛损伤患者,建议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选择低渣饮食减轻肠道负担。可尝试腹部热敷缓解痉挛性疼痛,但需警惕急腹症可能。日常应记录排便频率和腹痛特点,复诊时携带完整病史资料。若出现持续呕吐、便血或发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进行渐进式腹部肌肉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牵拉。长期症状未改善者可考虑转诊至胃肠动力专科,评估是否需要神经调节治疗或肠内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