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钙化是怎么回事
乳腺钙化可能是由乳腺组织退行性改变、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原因引起,乳腺钙化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乳腺组织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乳腺腺体逐渐被脂肪组织替代,部分钙盐沉积可能形成良性钙化。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建议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监测变化,日常注意避免胸部外伤,穿戴合适内衣减少乳腺压迫。
2、乳腺炎
哺乳期乳汁淤积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乳腺炎,炎症修复过程中可形成粗大钙化灶。通常伴随乳房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配合热敷缓解症状。若形成脓肿需手术引流。
3、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内分泌物淤积钙化可形成沿导管分布的线样钙化,可能伴随乳头溢液。轻度可观察随访,症状明显者可服用乳癖消胶囊、逍遥丸等中成药调节内分泌,严重导管扩张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
4、乳腺纤维腺瘤
良性肿瘤内部缺血坏死可形成爆米花样钙化,触诊可及活动性肿块。直径小于3厘米且生长缓慢者可定期复查,增长较快或伴有疼痛可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避免过度按压刺激肿块。
5、乳腺癌
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代谢可形成细小簇状钙化,可能伴随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内陷。需通过空心针活检明确性质,根据分期选择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配合紫杉醇注射液、表柔比星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发现乳腺钙化后应完善乳腺超声、钼靶或磁共振检查明确钙化形态特征,BI-RADS 3类以下可6-12个月复查,4类以上需病理活检。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限制高脂饮食,避免滥用雌激素保健品。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专项检查,哺乳期注意排空乳汁预防淤积,绝经后女性出现新发钙化需警惕恶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