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怎么治疗

2025-08-24 12:10:15

慢性肾炎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血压、药物治疗、中医调理、透析治疗等方式干预。慢性肾炎通常由免疫异常、感染、高血压、糖尿病、遗传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水肿、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1、调整饮食

慢性肾炎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5克以内,避免加重水肿。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减少豆类等高磷食物。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防止电解质紊乱。饮水需根据尿量调整,严重水肿时每日液体摄入不超过1000毫升。

2、控制血压

血压需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建议维持在6-7毫摩尔每升。血压控制不佳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

3、药物治疗

免疫抑制剂如醋酸泼尼松片、他克莫司胶囊可用于抑制肾脏炎症反应。伴有蛋白尿者可选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黄葵胶囊等减少蛋白漏出。合并感染时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肾功能与药物浓度。

4、中医调理

脾肾气虚型可选用金匮肾气丸配合黄芪颗粒温补脾肾,湿热内蕴型可用黄葵胶囊清热利湿。针灸选取肾俞、足三里等穴位改善局部循环。中药灌肠可用大黄、蒲公英等煎液保留灌肠促进毒素排出。中医治疗需持续3-6个月观察。

5、透析治疗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每分钟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每周需进行2-3次,每次4小时,需建立动静脉内瘘。腹膜透析可居家操作,每日更换透析液3-4次。终末期患者可考虑肾移植手术。

慢性肾炎患者需避免劳累、感染等诱发因素,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肾脏超声。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夏季预防脱水。保持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但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尿毒症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日常可记录血压、尿量变化供医生参考。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