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需要做什么检查才能确诊
肝硬化确诊通常需要结合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肝脏弹性检测、内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等综合评估。肝硬化可能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水、黄疸等症状。
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损伤程度。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白蛋白降低、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该检查有助于判断肝脏代谢和合成功能,但无法直接确诊肝硬化,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
2、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如表面结节状改变、肝实质回声增粗等特征。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肝脏体积缩小、门静脉增宽等肝硬化典型表现。影像学检查对中晚期肝硬化诊断价值较高,早期病变可能表现不典型。
3、肝脏弹性检测
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无创测量肝脏硬度值,硬度值超过12.5千帕提示肝硬化可能。该检查适用于慢性肝病患者定期随访,但受肥胖、肋间隙狭窄等因素影响时准确性可能下降。
4、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这是门脉高压的重要并发症。内镜下发现红色征、糜烂等表现可辅助判断肝硬化分期,同时能进行预防性止血治疗。
5、病理活检
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可观察到假小叶形成和纤维间隔等特征性改变。但因有创性限制,通常在其他检查无法确诊时采用,需严格评估出血风险后实施。
确诊肝硬化后应严格戒酒,避免进食坚硬粗糙食物以防消化道出血。每日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限制钠盐摄入以预防腹水。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超声及甲胎蛋白,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呕血、意识模糊等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