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完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

2025-10-26 07:55:06

宝宝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低热、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通常1-3天可自行缓解。主要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硬结、短暂发热、烦躁哭闹、轻微腹泻、嗜睡等。若出现持续高热、皮疹扩散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1、局部红肿

接种部位可能出现直径小于3厘米的红肿硬结,多与疫苗佐剂刺激有关。建议家长避免揉搓针眼,48小时内可冷敷处理。该反应多在72小时内消退,若持续肿大伴脓液渗出需排查感染。

2、短暂发热

体温37.5-38.5摄氏度的低热较为常见,与疫苗激活免疫反应相关。家长需每4小时监测体温,适当减少衣物并用温水擦浴。禁止自行使用退热药,若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持续超24小时应就诊。

3、胃肠不适

部分宝宝会出现1-2次稀便或奶量下降,与疫苗引起的短暂消化功能紊乱有关。哺乳期母亲应保持清淡饮食,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稀释奶粉浓度。出现呕吐伴尿量减少时需警惕脱水。

4、异常哭闹

疫苗注射后的6-12小时内可能出现异常烦躁,多因注射疼痛或轻微头痛所致。家长可通过竖抱拍嗝、播放白噪音等方式安抚。持续尖叫伴肢体僵硬需排除疫苗相关脑病。

5、过敏反应

极少数对酵母成分过敏的宝宝可能出现荨麻疹或面部水肿。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家中备好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等抗过敏药物。出现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时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洗澡以防感染,保持接种侧肢体放松。母乳喂养可增强免疫效果,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减轻发热反应。建议家长记录不良反应持续时间,为后续疫苗接种提供参考。所有疫苗反应监测应持续至接种后72小时,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必须急诊处理。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