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出水怎么治疗
耳朵出水可通过清理耳道、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抗真菌药物、鼓膜穿刺术、鼓室成形术等方式治疗。耳朵出水通常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真菌感染、外伤等原因引起。
1、清理耳道
外耳道炎或耵聍栓塞可能导致耳朵出水,需由医生用专业工具清理耳道分泌物。避免自行掏耳,以免损伤耳道皮肤或鼓膜。清理后可配合生理盐水冲洗,减少细菌滋生。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
细菌性外耳道炎或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这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繁殖,缓解耳道红肿和渗液。用药前需清洁耳道,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
3、抗真菌药物
真菌性外耳道炎需使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药物。常表现为耳道瘙痒、白色絮状分泌物。治疗期间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
4、鼓膜穿刺术
化脓性中耳炎导致鼓室积液时,可能需行鼓膜穿刺引流。通过穿刺排出脓液,缓解耳闷和听力下降。术后需预防感染,避免用力擤鼻。
5、鼓室成形术
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鼓膜穿孔未愈者,可能需手术修复鼓膜。手术可清除病灶并重建听力传导结构。术后需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
日常应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进水。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不要自行使用滴耳药物。保持耳道干燥清洁,感冒时正确擤鼻可降低中耳炎风险。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