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儿童为什么得抽动症

发布时间:2020-12-1029730次浏览

儿童为什么得抽动症呢,很多家长在孩子患病之后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患上疾病,抽动症就是其中一种,对于抽动症这种疾病,相信我们比较陌生,但是抽动症这种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为了让大家对抽动症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抽动症的病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遗传因素

目前研究表明该障碍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方式尚不明确,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全。此外,研究发现在一些家庭中,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和强迫症之间存在的一定联系,因此,提示Tourette综合征、其他类型的抽动障碍、强迫症可能为共同的遗传易感性的不同表达。

神经生化因素

该障碍与神经生化因素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且尚无最后定论。患儿可能存在以下异常:①多巴胺活动过度或受体超敏;②苍白球等部位谷氨酸水平增高;③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失调;④五-羟色胺水平降低;⑤乙酰胆碱不足,活性降低;⑥γ-氨基丁酸抑制功能降低;⑦基底节和下丘脑强啡肽功能障碍。目前,最受关注的是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和多巴胺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异常。

脑器质性因素

约百分之50-60的该障碍患儿存在非特异脑电图异常;少数患儿存在头颅CT的异常,如脑萎缩;部分患儿存在左侧基底节缩小及胼胝体减小,提示患儿可能存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通路的异常和脑的偏侧化异常;PET研究提示患儿存在双侧基底节、额叶皮质、颞叶的代谢过度。

社会心理因素

应激可诱发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发生该障碍。

其他

有研究报道该障碍可能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有关。药物(中枢兴奋剂、抗精神病药)也可诱发该障碍。

由此可见,抽动症的病因是复杂的,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抽动症这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要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预防多动症,一旦发现,应该要及时治疗。

相关推荐

抽动症可不可以治愈
临床治愈的患者主要体现在,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的抽动两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且孩子的工作学习没有受到影响,这时就达到临床痊愈的标准。但对于抽动症来说,在遇到一些应激事件,如孩子学习比较紧张,考试前,天气变化比较剧烈,孩子感冒,往往好多已经痊愈的孩子,又会再次的出现挤眉、眨眼、咧嘴症状。所以对于抽动症治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对于患儿一定要注意给其减压,保持心情舒畅,要保证孩子有合理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兴奋,做好日常调护,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语音时长 02:16

2021-09-29

91187次收听

抽动症治愈率是多少
抽动症治愈率是多少呢,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对于小儿抽动症,很多家长都不是很了解,有的家长会认为抽动症就是一种紧张反应或是调皮玩闹,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影响,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小儿抽动症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使孩子在行为上异于常人,还会对学习、生活产生严重的后果
抽动症早期如何治疗
抽动症早期如何治疗呢,很多家长都问到了这么一个问题,抽动症属于小儿内科的疾病,此病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对于患者来说,抽动症虽然不是难以根治的疾病,但是带来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今治疗抽动症往往以药物疗法为主,那么,抽动症怎么治疗见效最快效果最好,下面就让我们对这个问题认真了解。
抽动症病因分类介绍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抽动症病因分类介绍,说到抽动症,一定是所有家长都不愿意见到的,孩子一旦患了抽动症这种病,就有可能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育,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做好预防抽动症的工作特别的重要,只有清楚的知道了诱发抽动症的原因就可以做到有效预防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点诱发抽动症的原因。
早期抽动症怎么办
早期抽动症怎么办呢,说到抽动症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这种疾病还是比较常见的,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们骨骼发育比较快,一旦受到一些疾病侵犯,将严重影响到孩子正常发育,这对于孩子将是严重打击,家长们要格外关心孩子的异常举止,那么,小儿抽动症有哪些治疗方法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抽动症的护理是怎样的
专家说抽动症的患者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此病提高警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加以了解,许多孩子不幸患上了抽动症病情,特别是对于许多对于抽动症不是非常了解的家长们,一旦错失治疗时机,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抽动症的护理是怎样的。
小儿抽动症是什么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精神、神经方面的疾病。它是以肢体不自主的抽动或者伴有语言性抽动。比如说他骂人、骂脏话、发脾气、大喊大叫、嗓子发声。一般来说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上,所看到是5岁以上发病的比较多。临床上也发现那种两三岁的就开始有发病的了。上限到成人临床上也看到有抽动症。抽动症可以有颜面部的抽动,就是见到最多的挤眉弄眼、抽鼻子、努嘴,然后摇头晃脑、耸肩,然后可以伴有肢体的不由自主的抽动,同时严重的可以有腹部的抽动,然后也可以脾气急,任性,可以有注意力的减退,影响学习。有些孩子还可以伴有抑郁,伴有自卑。这些都是它的一些表现,这些表现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只出现某些症状,比如说他只有头面部的症状,有些同时伴有语言的抽动,骂人,嗓子发声,它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出现。
语音时长 02:01

2020-03-12

51855次收听

抽动症反复发作应该怎么办
抽动症反复发作应给正确的治疗,给宽松的环境,不要打压、批评,老师和社会要理解,多支持,才有利于孩子的基本的恢复。抽动症的病情很长,从国际上来看,服药时间是长期,有些甚至于是终身的。也可能中间有自我缓解时期。抽动症患者最好要坚持治疗,因为不光是动作的行为的抽动,还有注意力的减退,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患者不坚持治疗,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下降,对智力发育、培养都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要做好长期准备,患者在药物治疗控制好后,首先是维持用药问题,要跟医生取得一致,按照医生的医嘱执行。另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因为抽动症的孩子多半都有在感冒或其它疾病发生时加重。所以平时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多参加体育活动,然后在季节交替时,及时增减衣服,熟悉环境气候的变化让孩子少生病,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语音时长 02:29

2020-03-12

48617次收听

抽动症如何医治
抽动症可以使用氟哌啶醇、硫必利、舒必利、可乐定或可乐定贴片药物。中医方法治疗,平肝熄风的药,比如有羚羊角、白芍,还有动物类的药,全蝎、蜈蚣,有息风止痉的作用。当然平肝熄风时还用柔肝的药,比如养血柔肝,滋阴柔肝,补肾柔肝。中医认为有抽动障碍的病因一般与心和肝有关系。因为中医认为心主神智,肝主风,病肝风性是动摇的,所以中医认为抽动的孩子都属于有肝风,有肝风内动的情况。所以,肝风内动引起的是动摇、抽动、发声等症状。另外,中医讲肝和脾的关系,肝旺就可以克脾土,反过来要是脾虚肝就旺,所以通过健脾来益肝。有时候会根据小孩子吃饭的情况、面色、体力,通过健脾益气来益肝。另外同时始终要注意心神的调节,如果心气虚的,是补心气,养心血;如果是心火旺,扰心神的,就会用清肝火,宁心安神,用方面的药来治疗,也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辩证治疗。
语音时长 02:27

2020-03-09

57978次收听

引起抽动症原因
引起抽动症的原因目前医学上还未明确。可能和链球菌感染、机体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病毒感染有关。中医认为抽动症和肝、心、脾有关系,所以中医治疗是从心、肝、脾入手。抽动障碍也有一定的家族因素,一般是父系遗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概是3:1到5:1。抽动症并非大脑有器质性的损害,而是大脑神经递质方面异常,在做脑电图检查中大部分是正常的,少部分显示轻度损害。临床上,不典型的脑炎、癫痫、过敏性疾病、咽炎或鼻窦炎,都有可能引起面部抽动,需要与抽动障碍相鉴别。
语音时长 02:31

2020-03-09

60491次收听

04:30
抽动症并发症如何控制
可以通过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控制抽动症并发症。抽动症可以合并多动症,焦虑症,孤独症,甚至恐惧。一、焦虑症。治疗上主要是心理治疗,家长和老师多鼓励,少给压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缓解焦虑。二、孤独。学校要帮助孩子调节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鼓励多一些社会交往,来缓解孩子的孤独症。三、恐惧。一般采取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协会活动,来和同学之间建立起正常的活动空间,可以缓解症状。四、注意力减退。适当的使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另外还可以进行感统训练,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孩子的注意力。
02:08
抽动症怎么才能治好
抽动症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从中医的角度治疗,可以先尝试使用中药,如果中药治疗效果好,一般不需要西药治疗。西医的药物治疗一般使用硫必利、氟哌啶醇等,治疗半年至一年,抽动症状会趋于稳定。如果发作时的抽动程度并不严重,不是多部位的反复抽动,同时不伴有其他的共患病,包括多动障碍、智力障碍、紧张焦虑和学习障碍等,一般使用中药治疗效果就很好,少部分会用西药。有的患儿会随着感冒、发热,或者情绪受到刺激,可能会出现病情反复。如果病情反复的次数多,治疗相对就会变得困难。
03:12
抽动症怎样医治
抽动症可以从中医清心、平肝、熄风和西医药物进行治疗。从西医的角度,一般使用氟哌啶醇、硫必利、舒必利、可乐定或者可乐定贴片这些药物。从中医的角度,认为抽动障碍一般与心和肝有关系。中医认为心主神智,肝主风。动摇、抽动、发声等症状与肝风内动有关,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神志比较涣散可能与心有关。在平肝熄风的时候还要柔肝,如养血柔肝、滋阴柔肝、补肾柔肝。中医讲肝和脾的关系,肝旺就可以克脾土,所以中医通过健脾来益肝。中医治疗根据孩子不同情况做不同辩证治疗。
03:16
引起抽动症的原因
抽动症可能和病毒感染、遗传、过敏、大脑的发育不同步,或者大脑神经递质的传递有关系。一般5到8岁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发病人群,但近几年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小龄化,有些患儿3岁左右就开始出现症状,而且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诊断时要排除其他疾病,如脑炎、癫痫、咽炎、过敏、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引起抽动症状。中医认为抽动症和肝、心、脾有关系,所以中医治疗是从心、肝、脾入手,效果也不错。
01:23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称抽动障碍,起源于儿童时期,有些患者是在青少年时期起病,是一种神经精神性疾病。抽动症表现是一种不自主的、快速的、反复的肌肉抽动。根据疾病的特点和病程,分为短暂性的抽动障碍和长期的抽动障碍。有些病人有慢性的抽动障碍,病人在慢性抽动障碍中,伴随喉部发生抽动障碍。还有病人属于多发性抽动症,除眼部抽动还有鼻子、嘴的抽动,甚至出现肩膀抽动的症状,被称为多发性抽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