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骨关节炎的原因
导致骨关节炎的原因主要有年龄增长、关节损伤、肥胖、遗传因素、长期过度使用关节等。
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变薄,弹性下降,关节液分泌减少,导致关节缓冲能力减弱。这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生理性原因,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日常可通过低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方式延缓关节退化。
2、关节损伤
关节外伤如骨折、韧带撕裂等可能直接损伤软骨,创伤后关节面不平整会加速磨损。足球、篮球等剧烈运动易造成此类损伤。急性期需制动休息,慢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玻璃酸钠注射液或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修复软骨。
3、肥胖
体重超标会增加膝关节、髋关节等负重关节的压力,加速软骨磨损。BMI超过28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高。建议通过饮食控制结合有氧运动减轻体重,目标BMI控制在18.5-24之间。
4、遗传因素
COL2A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Ⅱ型胶原蛋白合成异常,使软骨结构脆弱。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往往较早。此类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可定期注射医用几丁糖凝胶保护关节。
5、长期过度使用
重体力劳动者、舞蹈演员等因关节反复承重或异常姿势活动,易出现特定关节软骨磨损。表现为关节僵硬、活动弹响等症状。建议调整工作方式,必要时使用护具,疼痛发作时可外用双氯芬酸钠凝胶缓解。
骨关节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适度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推荐水中运动或平地行走;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避免爬楼梯、蹲跪等加重关节负荷的动作;冬季注意关节保暖;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及抗氧化物质丰富的深色蔬菜。若出现持续关节肿胀、夜间痛或畸形,应及时到风湿免疫科或骨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