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真菌性肺炎的病因是什么
小儿真菌性肺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隐球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吸入性感染等。该病可能由遗传易感性、环境暴露、医源性因素、基础疾病、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
1、遗传易感性
部分儿童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基因变异,如慢性肉芽肿病相关基因突变,可导致中性粒细胞杀灭真菌功能受损。这类患儿更易发生反复真菌感染,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伏立康唑干混悬剂等抗真菌药物,并避免接触霉变环境。
2、环境暴露
长期处于潮湿霉变环境可能吸入曲霉菌孢子,常见于居住地下室或接触腐烂植被的儿童。临床表现为持续低热伴咳嗽,胸片可见结节影。确诊需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治疗可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给药,同时彻底清除环境霉菌污染源。
3、医源性因素
广谱抗生素使用超过2周会破坏呼吸道正常菌群屏障,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巨噬细胞功能。早产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生物膜形成增加白色念珠菌定植风险。预防需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治疗选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
4、基础疾病
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HIV感染致CD4+T细胞耗竭、糖尿病控制不佳等情况均可诱发。这类患儿往往先出现持续高热,随后出现胸痛、血痰。需联合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与基础病治疗,监测肝肾功能。
5、营养不良
维生素A缺乏导致呼吸道纤毛上皮完整性破坏,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减少抗真菌肽分泌。患儿多伴有消瘦、贫血等表现,胸片显示弥漫性浸润影。除给予伊曲康唑口服溶液外,需进行营养评估并补充锌、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
家长需保持居所通风干燥,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避免儿童接触发霉物品。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可咨询医生是否需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日常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若患儿出现持续咳嗽伴发热超过3天,或存在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